目录名称:规划计划发布机构:常州市气象局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09日文号:常气发〔2022〕39号
效用状态:有效

常州市气象局关于印发常州市“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辖市、区气象局,市局各内设机构、各直属单位:

为抓好《常州市“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常政办发〔2021〕108号)的实施,统筹推进《规划》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项目的全面落实,市局制定了《规划》实施方案(见附件)。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常州市气象局

2022年6月9日

常州市“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常州市“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常政办发〔2021〕108号,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常州气象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是“十四五”期间常州市气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行动纲领,也是“十四五”时期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常州气象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保障常州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和建设“两湖”创新区的重要依据。为扎实做好《规划》实施工作,确保《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顺利完成,特制定《规划》实施方案。

一、主要任务分工

《规划》五项主要任务采取职能处室牵头负责制,具体分工如下:

(一)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健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系。(观测与预报处牵头)

(二)加强智慧气象建设,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能力,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提高气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观测与预报处牵头)

(三)聚焦美丽常州建设,切实增强城市安全发展气象服务能力

完善生态气象监测体系,强化城乡融合气象服务,深化生态气象保障服务,发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观测与预报处牵头)

(四)加快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

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人事处牵头,观测与预报处配合)

(五)推进气象科学管理,切实增强市域气象治理能力

深化气象重点领域改革,加强气象法治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健全防雷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加强党建和气象文化建设。(服务与社会管理处牵头,观测与预报处、党建办配合)

五项主要任务各项具体工作任务,在职能处室牵头下,由相关的市局内设机构、直属单位和辖市(区)局根据工作职责具体承担。

二、重点工程分工

为加大《规划》重点工程的推进力度,强化《规划》实施成效支撑,对《规划》的两项重点工程项目具体分工明确如下:

(一)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完善气象灾害监测网络系统(观测与预报处牵头)

搬迁溧阳国家基本气象站。(溧阳市气象局承担)

升级国家级气象站探测设备,完成智能台站建设。建设激光雷达、X波段雷达和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完善垂直廓线观测网。依托多功能杆、通信铁塔、5G基站等城市基础设施,加密布设小型、微型气象观测设备,加密建设江湖水面监测站点。改造区域自动气象灾害监测站,再造数据传输流程,实现远程控制、数据1分钟到桌面。(气象探测中心,各辖市、区气象局承担)

优化市级气象预警中心网络,采用OTN全光纤构建市到省、市到辖市(区)扁平化信息网络架构,建成千兆高速网络系统。扩充本地存储资源池,提高数据容灾能力。(气象探测中心承担,各辖市、区气象局配合)

2.建设强对流天气智能预报预警业务系统(观测与预报处牵头)

升级改造全市天气预报会商系统。(办公室承担,气象台、气象探测中心、气象服务中心配合)

升级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系统,开发灾害性天气网格预报模块,开展强对流天气网格化预报和精细化区域预报。引进强对流天气综合追踪报警平台,提升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分析能力,形成强天气客观识别预警客观产品,提升实况跟踪监测和自动预警能力。引进先进的突发强对流天气预警技术,建设融合监测预报数据、预警制作审核和预警信息发布的智能化强对流天气分区预警业务平台,实现强对流天气预警精细化到镇(街道)级。升级完善气象灾害预警辅助系统。(气象台承担,各辖市、区气象局配合)

3.预警信息发布与气象应急服务能力建设(观测与预报处牵头)

与网格员平台、应急广播体系对接,按需求对接行业平台,建设多部门应用、多手段共享、分众式靶向发布的新一代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加强新技术、新媒体在预警信息发布中的应用,打造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渠道的预警信息融合立体传播网。(气象服务中心承担,气象台配合)

升级常州气象APP。(气象台承担)

升级移动气象应急指挥系统。(气象探测中心承担)

4.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观测与预报处牵头)

开展全市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气象灾害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和多尺度区域风险评估,建立分灾种、分区域的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及气象防灾减灾数据集,构建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编制全市和辖市(区)的基于主要承载体信息的分灾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建立分灾种的灾害影响定量评估模型,建设领域细分、致灾阈值精准、影响评估科学、风险决策智能的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预警服务系统。(气象台和各辖市、区气象局承担)

(二)公共安全气象服务保障工程

1.公共安全气象服务能力建设(观测与预报处牵头)

布设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监测设备,开展水碳通量、植被、物候等要素观测。在长江沿线、湖泊、主要景区建设大气环境监测点,建设酸雨自动观测网,升级温室气体观测站,完善溧阳“中国天然氧吧”监测系统。(气象探测中心承担,各辖市、区气象局配合)

建设金坛农业气象试验基地,完善特色农业气象监测系统,建设与农业“三区三园”发展相适应的农业气象观测站。建设农作物病虫害、生长态势卫星遥感监测地面校准站。升级完善农业气象服务系统,打造新型生态农业气象灾害智能预报预警系统,提升生态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对接长三角气象协同观测网,开展高速公路、城市高架、轨道交通、长江航运等重要交通气象服务领域的交通气象监测站网建设,建设气象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为常州中轴枢纽交通安全运行提供气象保障。(气象探测中心、气象服务中心和各辖市、区气象局承担)

2.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观测与预报处牵头)

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的需求,建成布局合理、安全规范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网点。全面升级智能化作业装备,更新人影作业车辆、弹药储运和发射装置,实施人影装备物联网信息化改造。引进人影数值模式和智能指挥技术,建设基于现代新媒体技术的人影智能作业平台和综合管理平台,全面提升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农业生产、大气污染防治、森林防火等能力。(观测与预报处、气象探测中心和各辖市、区气象局承担)

3.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办公室牵头,观测与预报处配合)

完成金坛国家气候观象台、溧阳气象预警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完善常州气象科普馆,建设金坛气象科普馆,重建溧阳气象科普馆,打造常州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场馆示范基地集群。建设云视频会议系统。升级市、辖市(区)气象网络安全设施,对信息网络进行分区分域管理,部署云桌面系统,实现内外网隔离,分步实施关键位置的国产化替代。(气象探测中心和各辖市、区气象局承担)

三、工作要求

全面完成《规划》提出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是全市各级气象部门的重要任务。全市各级气象部门要强化《规划》的统领和约束作用,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气象局的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意识,不折不扣抓好《规划》落实。

(一)强化实施责任

全市各级气象部门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对《规划》涉及本地区、本领域的重大部署抓紧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具体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领导。要把实施分工任务同推动现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健全协调机制,深入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要将《规划》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和下一年度实施计划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进行安排。各类规划、计划、政策的制定实施要服从和服务于《规划》实施。年度预算和计划、专项规划要充分体现《规划》年度实施重点。

(二)加强组织管理

对涉及多个部门的目标任务,特别是重点工程项目以及分工方案明确的工作预期成果,牵头职能处室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负起组织推进责任,相关处室和单位要积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对重点工程项目,实行市局领导按分工指导、计财处协调与监管、归口观测与预报处主管、纪检组监督、项目建设单位具体实施的管理体制。其中观测与预报处负责项目可研、初步设计和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组织管理及审查,监督检查项目质量安全与执行情况,组织做好项目业务验收与业务运行。办公室负责组织项目的评审报批、年度投资计划与预算下达、财务监管、竣工验收和后评价工作。项目建设单位负责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

(三)加强考核评估

对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要有部署、有督促、有检查。职能处室要按照分工于每年1月底前将上年度所负责的目标任务进展情况报送市局计财处,由市局计财处汇总整理,形成规划实施年度进展情况报告报市局党组。在规划实施中期,市局计财处要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形成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并按市局部署对规划进行优化调整。在规划实施末期,市局计财处要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为远期气象发展提供借鉴。

  •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