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局网站 > 南京市 > 新闻资讯 > 媒体聚焦

天气预报哪家强?江苏有个世界级的“百年气象站”,就在……

发布日期:2020-10-10 16:15    


字号变大|字号变小

  很多人出门前都要看看天气预报。不过你知道吗?在江苏南京,帮大家预知天气的“好帮手”——南京国家基准气候站,已经是个有着116年历史的“百年老字号”了。

  近日,这家“百年老字号”因建站历史悠久、多年致力于持续观测及推动探测环境保护,获得了世界级的认证——“WMO(世界气象组织)百年气象站”,至此,我国共有13家气象站被认证为世界级的“百年气象站”,南京国家基准气候站也成为江苏唯一一家通过WMO认证的百年气象站。

  Q

  什么是国家基准气候站?

  A

  气象观测站别序列中的老大哥

  气象观测站一般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

  国家基准气候站,是国家气候站网的骨干和标准站,主要任务是积累长期稳定可靠并具有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的气候观测资料,以便研究中国长期的气候演变规律。

  目前,江苏共有3个国家级的基准气候站。南京国家基准气候站,作为“国家队”的重要一员,它主要承担地面气象、高空气象、特种气象等观测任务,在2018年被中国气象局认定为“中国百年气象站”,也是全国第一家探空站。

  Q

  入选WMO百年气象站多有难?

  A

  九大必须 缺一不可

  2016年,为突出长期历史序列气象站作用,肯定会员在维持站点长期运行方面所作贡献,世界气象组织(WMO)建立了百年气象站认证机制。

  想要进入“世界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近30万家的气象站,其中只有不到200家通过此项认证。而在今年,全球共有94个气象站通过认证,我国只有北京、芜湖、青岛、南京、齐齐哈尔和澳门大潭山等6个气象站获此殊荣。记者了解到,为了将真正作出突出贡献、有保护价值的站点筛选出来,世界气象组织专门制定了一套近乎苛刻程序,简单来说,就是“九大必须,缺一不可”:

  入选WMO百年气象站的九大条件

  1、该观测站至少成立于100年前,从那时起至少观测一个气象要素,并在提名之日作为一个观测站运行。

  2、观测站不工作的时间不能超过10%

  3、全站运行期间的最低历史台站元数据应包含实际或导出的地理坐标包括海拔高度,台站名称和/或台站标识符的变化、识别的气象要素及其单位以及观测时间表

  4、任何观测站搬迁或变更测量技术对气候时间序列数据没有显著影响。注:观测站的文件化数据均一化被认为符合标准4

  5、所有的历史观测数据和元数据都已被数字化存档,或者将进行数据恢复,如果适用的话,成员们需要分享他们的数据恢复计划

  6、观测站应按照气象组织的观测标准和《气象组织全球综合观测系统手册》(气象组织第1160号)和《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气象组织第8号)进行操作。

  7、观测站目前的环境已经或将按照《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气象组织第8号)中规定的选址分类进行分类。请各成员分享提名和任何未来重新提名程序的选址分类结果

  8、观测数据和测量数据应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现行指南和惯例执行常规质量控制程序。质量控制过程及其结果应形成文件

  9、各成员应尽最大努力按照上述标准维护提名台站

  在这些严格标准的要求下,单单“观测站不工作的时间不能超过10%”这一条,就淘汰了绝大部分的站点。然而记者梳理发现,在116年历史中,南京国家基准气候站只有8年(1906、1920、1921、1938、1939、1940、1944、1945)的历史资料或缺测,或无逐日资料,或缺失。历经清朝灭亡、抗日战争,它是如何做到连续记录的呢?

  时间倒回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10月,驻南京日本领事馆附带进行气象观测,标志着南京近代气象观测正式开始。随后,金陵大学、国立东南大学相继开始气象测候,随着观测仪器和项目的完善,从1924年起,观测频率从每天16时一次,增加为9时和21时各一次。

△历年各月平均气温,江苏省革委会气象局气象台编印1973年

  1927年,国民政府设立中央研究院观象台,并在1928年最终将南京气象观测站设在了北极阁。由于技术落后,工作人员只能通过肉眼来观测气象信息。但为了积累气候观测资料,以便研究长期的气候演变规律,气象台全年都有人员手工记录气象资料,观测频率也增加为每小时一次。

△1930年的南京北极阁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气象台一直没有停止观测。1937年8月15日起,日军对南京进行大轰炸,8月19日,有颗炸弹落在了气象台,电线、窗户被炸,值班的观测员仍旧在记录气象资料。1937年底,南京沦陷,气象研究所和北极阁气象台整体迁往重庆,只留下一人看房子,却依然没有停下观测的脚步。

  尽管观测条件艰苦,气象台仍然取得了很多重大成就:

△北极阁经纬仪测风

  1930年1月18日,中央气象研究所在南京北极阁开始施放测风气球,1930—1935年间,共施放1129次测风气球。

  1931年10月16日,中央气象研究所在南京开始用飞机携带自记气象仪进行探空。

  1936年3月16日,北极阁气象台施放的探空气球上升到17714米的高空,相当于两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从而成为东亚第一个获得平流层气温、气压、湿度等气象资料的国家,弥足珍贵。

  原先国内记录温度、降水量还是用华氏度和英寸,也是南京气象观测站最早开始使用国际通行的摄氏度和毫米,并推广到全国。

  持之以恒的观测、持续不断的创新,让气象台积累了丰富的气象资料,也为新中国天气预报工作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气象观测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先后搬迁至南京雨花区红花乡小教场、江宁区科学园月华路,并启用甲种太阳辐射观测、910雷达进行综合测风等先进设备,1991年1月1日,地面气象观测升级为国家基准气候站,观测频率也改为每天0-24时每小时观测。

  △1956年1月 地面观测从北极阁迁移至南京雨花区红花乡小教场

△2008年1月地面观测迁移至江宁区科学园月华路

  虽然历经百年历史、数次搬迁,南京国家基准气候站的主要观测地点全部处于同一气候区内,气候学一致性较好,数据质量、数据气候代表性及数据完整性等指标也都符合WMO的认证标准。更为难得的是,所有历史观测数据和元数据全部在2016年实现了数字化存档,不同时期的观测资料遵守的技术标准、业务规范和流程,全部都“有迹可查”,可以说,这个百年老字号不仅见证了中国历史的百年变革,也是一座活的气象学“档案馆”。

  自动化助力 百年气象站焕发新活力

  如今的南京国家基准气候站,不仅负责地面、高空气象观测,还承担酸雨观测和风廓线、大气成分、通量等特种观测任务。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助力下,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观测站,正焕发着新的活力。

△南京国家基准气候站地面气象观测系统

  在南京国家基准气候站的观测场,记者看到,自动气象站(采集器)、前向散射能见度仪、风向风速传感器、降水现象仪等现代气象装备一应俱全,通过自动化的采集装备,气压、湿度、风向、降水量、日照等观测数据可以“秒速”上传到国家和省气象部门数据平台。

  “今年4月,我们基本实现全部自动观测。”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主任张军告诉记者。自动化的设备不仅可以提高观测的准确度,也让数据传输变得更快,目前,南京国家基准气候站的基本数据传输频次从5分钟提升至1分钟。

  作为全国气象部门现代化建设首批试点省份,江苏正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记者了解到,省政府日前出台《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江苏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5%以上,重点区域预报空间分辨率达到百米级、时间分辨率达到分钟级、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比“十三五”平均水平提升5%,全省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公共服务、科技贡献、人才支撑和政策保障水平等全面走在全国前列。

  “在完成自动化改造后,我们将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方向继续深挖,赋予自动化更多智能思考和运算,为气象部门进行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等提供更为精准的观测数据。”张军表示。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江苏有越来越多的观测站能够提供精准的数据,气象服务也将变得更加“智慧”!

  来源:江苏新闻

2020年10月10日 08:24:52 | 来源:我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