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珍闻】一思一行系安危 ——气象部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发布日期:2021-11-30 09:53    

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各级气象部门提高政治站位,加强上下联动,强化创新举措,提升服务水平,营造浓厚氛围,以在全国预报员队伍中开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求实效。

扛责在肩 守护风雪平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获取更多、更详实的气象灾害数据资料,推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落实落地,全国气象部门多次组织预报员深入灾害发生地开展实地调查,深化灾害认识,增强责任意识。

今年9月11日至12日,贵州省遵义市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极端强降水引发地质灾害。当交通、通信和电力尚未完全恢复时,为获得第一手资料,遵义市气象台联合仁怀市气象局组织预报员赶赴仁怀、习水等受灾较为严重地区开展实地调查。地质结构、地形地貌、河流水系……预报员把一个个因素实地摸清,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以对生命的敬畏不断提高预报精准性和预警及时性。

“每做一次预报预警,背后就牵动着千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武汉中心气象台、随州市气象局和随县气象局联合开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预报员走进随县柳林“8·12”特大暴雨科普教育基地,通过实践教育,更加深刻领悟到气象服务再改进、再加强、再提升的重任。

11月初,一场寒潮带来凛冽风雪。数万网友为气象观测员在厚厚积雪中艰难前行的背影点赞,这个动人的背影就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气象局共产党员金钟。踏着齐腰深的积雪,顶着呼啸寒风,一次次摔倒在雪地里,但他始终向着观测场前行。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引领下,通辽市气象局两名预备党员马殿博和赵宇主动请缨,坚守岗位,确保气象预报、综合管理工作正常开展,以及18份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的迅速传递,为该市党委、政府提前部署调度赢得时间。

同样是这次寒潮过程,辽宁省超半数观测站出现特大暴雪。在这场持续76小时的暴雪灾害背后,辽宁气象人坚守岗位,开展视频天气会商13次,发布决策服务材料3期,发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58条,向相关部门微信群发布决策、预报、实况及总结分析材料79份……材料中的每个数据都源自气象党员干部职工的日夜守候、默默耕耘。

科技赋能 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推动下,各级气象部门在技术上攻难点、求突破,使科技成为提升气象业务服务的“加速度”。

中央气象台台风预报团队组织召开学习研讨会,针对台风尺度、强度、结构以及人工智能方法在台风路径强度预报等方面的研究和业务应用展开研讨,让业务人员及时了解台风研究的前沿科学进展。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努力发挥风云气象卫星作为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太空哨”的作用,按照两颗星“边建设、边测试、边应用”的要求,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多战线、高强度、满负荷攻克难关;针对性开发部署十四运风云卫星天气专题应用系统,为十四运提供高效实时资料;利用多源卫星资料,及时开展卫星遥感灾害性天气和环境气象监测。

科技加持,气象业务服务提质增效。江苏智能网格预报业务体系通过技术更新迭代,已形成从分钟到月的无缝隙精细化预报产品链,并整合电视、广播、农村大喇叭、互联网等各类发布渠道实现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开展的花期预报、梧桐飘絮预报、蚊子出没预报等特色气象服务获得公众认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陶岔渠成为向京津冀送水的“水龙头”。为保障供水安全,河南省气象局组建立体化综合气象监测网,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及南阳段干渠、导洪渠沿线建设国家级生态气象站、自动气象观测站等142个,实现气象要素5公里网格监测,为水库防洪、蓄水和科学调度提供科学支撑。(陈思静、韩冬、王祯晗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虞璐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