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名称:规划计划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2021年3月文号:
效用状态:有效

苏州市气象局2021年工作要点

苏州市气象局2021年工作要点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我们党建党100周年。做好今年苏州气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重要指示和对江苏、对苏州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推进全市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筑牢第一道防线,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1.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推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纳入网格化综治清单,持续发挥气象工作站作用。加强与应急、水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预报预警联动。加强预警信息发布载体建设,推进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实体化运行,积极融入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推进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使用,实现与市应急管理平台、应急广播系统、短信全网发布绿色通道的信息化对接。根据全省统一进度,编制印发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完成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年度工作任务。

责任单位:观预处、各市(区)局。

2.优化预报服务产品。基于智能网格产品,研发本地客观订正技术,丰富本地精细化预报产品体系和产品库。研究精细化预报服务产品在城市安全、居民社区、综合交通、智慧旅游等方向的深度应用,在2021年打造面向2个不同应用场景的新型服务产品。重点提升沿江化工园区、重点企业气象服务能力和质量。

责任单位:气象台、服务中心、张家港市局。

3.增强生态服务能力。探索卫星遥感技术在植被覆盖演变、水系演变等方向的应用,重点围绕太湖生态岛、阳澄湖水源生态涵养区,长江沿线生态修复、张家港“江海交汇第一湾”等,制作监测评估专题报告。开展蓝藻日变化研究,丰富太湖、阳澄湖蓝藻遥感监测和预报产品,推进新蓝藻共享平台在生态环境、水务等部门的深度应用。提高污染天气气象条件评估能力,延长预报时效;开展基于机器学习的臭氧污染气象预报研究。

责任单位:气象台,各相关气象局。

4.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提升专业气象服务规范化水平,编制服务清单。面向城市交通,对接TOCC运营需求,开发城市交通安全运营指数产品;做深做精轨交气象服务。面向沿江服务,推进沿江气象服务与决策平台业务运行。面向重大工程,拓展金鸡湖隧道、苏州中南中心等地标性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气象服务。面向城市运行,持续做好供水、供电、防汛、保险、农业等领域气象服务。深化“苏州气象”服务品牌,提升“两微一端”服务影响力。开展谈天说地栏目20周年纪念活动。

责任单位:服务中心。

5.做深气象科普宣传。深化“互联网+”科普工作模式,开展云科普活动。丰富“相天君”卡通形象系列科普产品。加强气象科普载体建设,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内容纳入市应急科普馆。推进常熟气象科普馆、太仓气象防灾减灾科普馆、吴中运河气象科普走廊、昆山气象科普馆改造工程。探索将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工作纳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责任单位:服务中心、气象学会,各相关气象局。

二、对标找差,提升气象业务核心能力

6.提升业务水平。从严抓实基础业务质量,制定考核办法,基础业务质量排名进入全省前列。以赛促学,组织预报技能竞赛,力争纳入地方竞赛项目,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省竞赛。推进研究型业务落地,统筹科研和业务工作,优化调整人力资源配备。积极推动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合作。抓好团队管理,抓实团队工作进度和年度任务考核。

责任单位:观预处、气象台、各市(区)局。

7.优化业务布局。持续发挥“三平台、一中心”在全市业务工作中的支撑作用,继续推进业务流程再造、精简业务条目,完成全市业务留痕电子化各单位日常服务产品平台制作率达到95%以上;决策服务平台和短临平台,业务服务相关岗位人员使用率达到100%。深入推进“一市一品”建设。

责任单位:观预处、气象台、各市(区)局。

8.夯实信息基础。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制定实施方案,开展全市气象部门网络安全专项提升行动。实施全市网络安全巡检,完成全市一局两站和外建设备的网络安全状况清查和整改。制定内外网隔离实施方案,配合完成省市通信线路和网络安全改造。年内关停县级气象部门互联网出口,梳理并关闭非必要互联网应用,确需保留的向市局集约。深化数据治理,推进县级业务平台数据源向市级迁移,新上系统必须基于市级数据中心开发,存量系统至少实施1个平台的数据源迁移

责任单位:观预处、装备中心、各市(区)局。

9.推进现代化建设。实施苏州气象数据收集和云服务一期项目,逐步推进计算、存储等信息化基础资源升级。完成上山村、金墅港浮标站浮体更新,完成2套太湖平台、4套交通气象监测站、大气成分采集传输系统、风廓线雷达智能控制系统等建设任务。

责任单位:装备中心,各相关气象局。

三、完善治理能力治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

10.扎实推进“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编制《苏州市“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开展“十四五”重点工程调研,统筹协调全市共建项目和各地个性化项目设立,完成可研报告编制。根据进度实施苏州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前期工作。气象融入“一网统管”,统筹推进配套项目建设,编制“城市安全运行气象服务保障系统”可研报告。完成年度现代化建设任务,加强资金和执行进度管理。按要求开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气象保障行动相关工作任务,开展示范区气象服务先试先行工作。

责任单位:办公室、观预处、气象台、装备中心、各市(区)局。

11.不断强化气象依法行政能力。持续深入放管服改革,制定涉企免罚轻罚清单2.0版提高不见面审批办结率。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组织开展行政执法学习培训及考核,持续提升基层行政执法能力,强化行政处罚力度。制定“八五”普法规划,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开发区气候可行性论证区域评估

责任单位:服务与社会管理处、灾防中心、各市(区)局。

12.从严从实抓好气象安全生产。将防雷安全管理纳入地方安全生产考核和综合执法体系。加强对防雷重点单位的监管,全面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对防雷检测单位信用评价和检测质量检查;完成市级平台数据与省平台对接,强化监管数据的应用分析;全面推进苏雷码应用,开展线上、线下协同监管。开展对防雷重点单位的防雷安全培训,加强防雷安全监管培训和岗位练兵,尝试开展制作防雷行政执法视频教学。修订防雷检测机构信用评价管理办法

责任单位:服务与社会管理处、灾防中心、各市(区)局。

13.提升市县融合发展科学管理水平。修订目标考核管理办法,推进工作任务督查督办和日常考核评价。提升行政运行管理水平和效能,清理、修订办公、财务、人事等行政运行管理制度,编制行政管理实务手册。加强重点工作推进力度,试行专题专项工作“专班制”。上下联动提升市县两级办文办会、综合管理和应急处置水平;加强新闻编发和报表编制技能培训,提升工作能力。推进吴中、东山一体化运行后续事项处理。继续推进企业清理工作。深化OA应用,实施二期开发,集约建设目标考核、任务管理等模块,建设基础信息共享数据库。根据要求完成行政办公软硬件国产化改造。实施相天大厦智能化改造

责任单位:办公室、计财处、人事处、装备中心、各市(区)局。

四、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加强部门党的建设

14.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重要指示精神,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史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加强部门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按期开展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分析。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推进县(市、区)局党组全覆盖,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全面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规范和改进县局党组工作。

责任单位:人事处、党建办、各市(区)局。

15.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强化“两个责任”落实,制定《2021年度苏州市气象局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严格执行清单管理制度。深化机关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有关规定,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加大为基层减负工作力度。加强党规党纪教育和警示教育,健全完善相关检查考核制度,完善监督执纪工作流程,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配合省局党组巡察组对所辖县局开展巡察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督促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持续开展“打铁还需自身硬”专项行动,加强党务纪检干部队伍建设。

责任单位:办公室、监审处、党建办、各市(区)局。

16.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实联系基层党建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部门党建工作考核机制。持续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继续加强与街道、社区党组织共驻共建,不断深化相天为民党建品牌创建。运用“相天论坛”、“学习强国”等载体,充分发挥党建阵地作用, 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推进文明单位(行业)创建工作。

责任单位:党建办

17.培养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突出政治标准,不断坚定干部的政治信仰,用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合理优化干部配备,选配好县局领导班子。抓细抓实年轻干部培养工作,规范县局中层干部职数管理,有计划推进市县两级干部交流锻炼。搭建教育培训和实训平台,强化干部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落实气象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区域、省级科研创新团队,支持科技人员申报、参加高层次科研项目。严格落实干部考核管理制度,继续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岗位聘用管理等办法实施。健全自聘人员考核激励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责任单位:人事处、观预处。


  •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