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局网站 > 苏州市 > 气象文化

我为群众办实事:“调、 防、保”,唱响富农惠民气象“三部曲”

发布日期:2021-09-10 16:32    

农民种植农作物最怕的就是遭遇灾害性天气,农作物承灾的脆弱性成了农民的心头之患。为此,吴中区气象局主动融入大局,一心一意谋发展,“两在两同”建新功。在干好“自己的事”的基础上,精心谋划,用心干好“我们的事”。

调结构,推广优质果树品种

吴中区目前的特色农业经济作物主要是茶叶和枇杷,农民的收益主要依靠这两种经济作物。在气象灾害影响严重的年份,农民收益会大幅度降低,甚至颗粒无收。为此,吴中区气象局致力于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丰富种植品种,让农民“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从而降低收益风险。吴中区气象局建设了为农服务试验基地,引进了上百种果树品种,经过多年的培育和研究,多种优质果树新品种在基地被成功培育。9月6日,吴中区的多名老果农来到了试验基地,首次将试验基地的成果带入村,带进户。有三十多年种植经验的果农感慨地说:“我种枇杷这么多年,也算是有经验的,但有些年份天气不好,果子就不行,价格就上不去。现在这些新品种果子带回去,种植成功的话,就不用光指望枇杷了。”吴中区气象局的果树管理技术顾问郑耀明不仅将基地试种成功的优质果树品种一一介绍给大家,还告诉大家每一种果树的习性和嫁接技巧,告诉大家这个季节适宜嫁接的品种,指导大家剪枝带回去嫁接。

防灾害,传授知天管理技术

今年年初的低温冻害造成吴中区大部分枇杷头花受灾,而五月成熟期各家的收获情况却不尽相同。有些管理不善的农户,基本是颗粒无收,而为农服务试验基地内不仅部分头花得以保住,二花和三花的结果情况也较好,收成与往年基本持平。收获情况就取决于对枇杷的管理,科学实用的管理方法,使枇杷对气象灾害的承灾能力提高。吴中区气象局的为农服务团队,将多年研究的成果、枇杷的管理经验和关键技术制作成“枇杷的一生”宣传视频和手册,并通过气象工作站、微信、新媒体平台等方式传授到农村合作社、到户、到人,真正实现气象为民,科技惠农。

保收益,推行气象指数保险

虽然现代农业管理技术可以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但是随着气候的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出现的特征也在变化,农民的收益依然存在不小的风险。为了应对这一情况,9月3日,吴中区气象局联合乡镇、财政、农业部门和保险公司,在东山气象站内召开了枇杷气象保险指数座谈会,研讨枇杷气象指数保险的方案和理赔标准。气象指数保险,让理赔不看农作物,只看气象指标,气象数据直接与农民收益挂钩,气象指数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本地多年的气候特点及农作物受灾情况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吴中茶果树间种的特点导致了枇杷气象指数保险开展的复杂性,因此座谈会上各部门达成一致,从开展低温冻害指数保险开始推行,后期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增加指数类型和参保果树品种。“根据今天的讨论结果,我们将完善保险模型,预计今年11月可正式推出枇杷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吴中农险经理朱翱星说。

新的时代和气候特征需要“思变”的态度,做好气象服务不再仅限于“天气预报”,重点更偏向于“服务需求”。近年来吴中区气象局聚焦气象、科技、农业,通过调整本地种植结构、传授科学管理技术和推行气象指数保险“三部曲”,切实为民办好实事,为农户保收、增收,做到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