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局网站 > 苏州市 > 新闻资讯 > 媒体聚焦

气象风云可测 智慧守护黄山

发布日期:2022-11-25 14:12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20个节气。黄山的气温也应景送来一丝“寒”气。小雪气寒而将雪矣,为使气象部门的预报预警更及时、精准,积极应对暴雨、低温等天气,安徽联通联合黄山市气象局,积极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精细化、网格化的气象预报,全方位做好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工作。 

5G助力实现“智探”风云

何时刮风?刮多大风?风在哪里?这种定时、定点、定量的精准天气预报,已经在黄山实现。利用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能精确预测到未来1小时内的风速和降水数据,宛如当代的“钦天监”在我们身边。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多变的气候与复杂的地形在造就黄山独具特色自然风光的同时,也给气象检测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黄山联通为黄山市气象局打造的“智慧气象”平台是集综合数据服务、智慧防灾减灾、服务产品制作及特色气象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通过一套数字化系统就能十分精准检测未来天气变化的情况,助力实现风云可测,冷暖“先知”。

该平台以气象数据库、对外服务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接“天擎”大数据云平台,获取系统所需的气象、行业数据。并利用5G技术对温度、湿度、雨量等进行24小时智能化监测,实时预测影响黄山的每一次降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将各类数据集中在一屏内,为预报员做出选择和判断。该平台将传统的天气预报服务升级为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决策提供更有效支撑。

气象“卫士”守护城市平安

今年5月,针对入汛以来首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黄山市气象局启动叫应服务200余次,推送精细化到乡镇的预警信息49条,地方各级政府根据“靶向预警”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群众,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紧密防御的背后,是运用联通大数据分析系统精准算法的有力支撑。智慧防灾,让气象预报预警更有底气,也让防灾减灾工作变得更加从容。

智慧防灾系统是“智慧气象”平台中基于对气象要素的监控与分析,对超过阈值的气象站点和易发灾害风险信息进行识别、报警与管理,为构筑气象灾害管理体系、建设防灾减灾指挥平台提供数字化的服务,并结合气象监测数据、预警数据、预报数据以及阈值条件进行实时动态监控,自动获取站点阈值报警信息和气象风险信息。该系统实时动态监控基层防灾减灾基础数据,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等级、事发地点等,综合研判突发事件可能影响的范围、影响方式、持续时间和危害程度,为防灾减灾决策进行辅助支撑,并提供GIS绘制工具,实现防灾减灾作战图的绘制,努力做到事未发、人先知,防患于未然。

“现在通过电子大屏,就能实时了解到黄山未来的各项气象数据,还能及时了解到历史同期的纵向对比,不同地区同一时期的气候对比,为了解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大大提高了气象局的工作效率。”黄山市气象局孙台长如是说。 

看云海不用“撞日子”

初冬时节,黄山风景区西海大峡谷出现云海美景,形成了一幅壮美的冬日美景。云海气象景观是黄山重要的旅游资源,其在较稳定的大气中形成,与降水、风力、温度、湿度等天气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过去,云海景观被认为可遇而不可求,前来观赏的游客只能“看运气”“撞日子”。安徽联通按照气象局业务规范要求,为平台打造特色气象服务,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通过云海视频观测设备、气象观测站、实时监控等系统,挖掘气象为行业赋能的能力,建立云海监测模型、日落日出数据、高温天气历史回放等内容,从而进一步给出精细化的大范围旅游特色预报。

从原先的6小时更新一次到如今的1小时的实时更新,云海预测对推进黄山旅游发展来说,毫无疑问是锦上添花。对游客来说,也少了许多败兴而去的遗憾,日益成为游客安排行程的关键参考。 

安徽联通智慧气象平台将现代科技与中国传统24节气结合,更好的在昼夜更替中“搭脉”城市气象,为观测预报业务数字化转型带来更多可能。

(原文标题:气象风云可测 智慧守护黄山)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姚海敏 黄程程 责任编辑:苏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