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局网站 > 苏州市 > 新闻资讯 > 气象要闻

气象部门全力以赴迎战今年首个登陆我国台风

发布日期:2020-06-15 15:12    

中国气象报记者谷星月 苗艳丽 黄彬 通讯员王新 袁迎蕾 李佳颖 杨群娜报道  6月14日8时50分,今年第2号台风“鹦鹉”(热带风暴级)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沿海登陆,成为今年登陆我国的首个台风。其带来的风雨影响有效缓解广东、广西和海南部分地区的高温和干旱,而局地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城乡内涝、山洪和地质灾害的防范任务不可轻视。

中国气象局密切关注台风“鹦鹉”动向,6月13日17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四级应急响应。13日下午,根据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全面部署,中央气象台与广州中心气象台、海南省气象台、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举行专题会商,联合研判台风发展趋势。党组成员、副局长余勇与华南三省(自治区)气象局进行视频连线,指导台风预报预警及应急保障工作。

诞生于菲律宾东侧近海的台风受制于发展空间,强度普遍不强,“鹦鹉”也不例外,但丝毫未减轻气象预报服务难度与强度。在南亚高压、西南季风、副热带高压几方天气系统较量影响下,“鹦鹉”结构不对称、“长相”也不标志,卫星云图上甚至难辨台风眼区。在辨识度不高的情况下,加上各种数值模式出现分歧,无形中提高了“预报员经验作用”这道附加题的分值。“从12日编号到14日登陆,‘鹦鹉’生命史短,留给预报员的研判时间也非常短。”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张玲说。

“鹦鹉”的到来,将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的新科技产品送上了实战检验场。这一基于实况格点资料的台风中心定位算法可自动识别台风每层中心并进行可视化展示。“从13日的台风中心移动图可以看到,台风中低层中心分布较垂直,高层中心特征不明显,垂直方向发展强度较弱。”该中心研究员郭建侠说,“鹦鹉”的“不对称”“不强”等特征被迅速识别。

众所周知,风云气象卫星对海上台风的“初生”捕获力超群。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在发挥这一科技优势的基础上,利用风云三号卫星的微波观测技术为并不“规整”的云系“拍照”,准确识别其垂直三维温度湿度结构、强降水云系,对准确把握台风结构、确定降水区域起到重要辅助作用。

台风登陆并不意味着防范工作的结束,持续关注其影响并精准预报、精细服务,是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使命要求。发挥“信息分析中转站”作用,中国气象局应急管理办公室在收到台风登陆消息后,加紧核实数据、筛选信息,一份份沉甸甸的决策服务材料迅速发出。

在受台风影响的地区,广东省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向13个地市全网发布应急短信,发送量约为1.1亿人次;依据气象预报预警,全省提前组织渔船回港,渔排人员全部上岸避风。在海南,气象部门利用更新升级的北斗船载终端可视化气象预警系统,向6166艘渔船发布台风预警信息和海洋预报;广西气象部门根据最新实况和数值预报产品,滚动发布精细化台风预报预警,及时订正预报结论。

截至目前,今年仅生成两个台风,与历史同期相比较少。进入6月以来,广东经历了近15年来最强“龙舟水”,广西遭遇雨水车轮战,而在华南还并存着气象干旱区。在此背景下,海南等地干旱区域抓住时机实施人工增雨缓解旱情,汛情严重区域却再次收紧防汛戒备之心。

(责任编辑:庄白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