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名称:规划计划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13日文号:
效用状态:有效

镇江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一、评估工作概要

开展镇江市“十三五”气象事业规划中期评估,全面总结两年多来镇江气象事业发展状况,对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十三五”规划和《镇江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有着积极意义,为此我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市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具体牵头单位,分管领导召集相关职能处室对评估报告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工作分工,评估报告对接省局党组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总结提炼推进规划实施的经验和做法,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重点围绕目标任务实现和“四大工程”工作部署,提出下一步改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和建议,对于促进镇江气象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二、主要目标实现情况

1.气象综合观测系统进一步完善

———常规气象观测要素时间分辨率达到5分钟;

———实时观测资料收集处理时效不超过2分钟;

———气象观测自动化实现率达到90%;

———国家级气象站探测环境综合评分超过85分(不含丹徒),2018年底,丹徒完成迁站后也将达到85分以上。

2.预报预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高

———晴雨、温度天气预报准确率均达到87%以上;

———综合预报质量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前三;

———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时效平均达30分钟以上;

———气象灾害预警发布中心成立。

3.公共气象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完备率达75%;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超过91%;

———社会公众的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85%;

———气象科普知识普及率达到75%;

———全市气象高影响行业的服务满意度达到85%以上。

三、重大战略任务推进情况

(一)综合气象监测体系布局合理

两年多来,我局稳步提高基础业务能力,科学布局,优化调整气象监测系统布局,提高气象观测自动化水平,积极打造垂直观测系统,截至目前,全市建成4个国家自动气象观测站、59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个交通站、4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4部地基GPS大气含水量探测仪、4个能见度自动观测站、1个酸雨监测站以及1个气溶胶(PM2.5、PM10)和大气成分(O3、CO、NOx、SO2)自动监测站,建成1套大棚小气候对比观测系统、1套水产气象观测系统,1套茶场温度梯度观测系统,1套农田通量观测系统,2套农业气象观测物联网系统,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初步形成,镇江风廓线雷达建设之中,微波辐射计项目近期即将实施,市局移动气象台顺利交付使用。

(二)气象预报预测体系科学准确

强化精细化预报预测能力,形成了高时空分辨率和多元化的观测资料,针对现代化气象业务制定了各类预报业务流程,建立了镇江市预报业务平台、精细化预报评分系统、自动站实时监测系统,以及台风、暴雨、寒潮、大雾、城市内涝等灾害性预报预警系统;依托江苏省气象业务一体化平台,建成了镇江市0-24小时时间分辨率精细到1小时,24-72小时时间分辨率精细到3小时的预报产品;依托智能网格预报系统建立了0-72小时时间分辨率精细到3小时的预报产品,72-168时时间分辨率精细到6小时的预报产品。

(三)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紧贴需求

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市局与民政、地震、住建、农委、环保、国土、林业签署合作备忘录;辖市区局均与农业、民政、环保、旅游、水利、安监、电力等相关部门签订了合作协议,确定了联合开展服务、联合开展科研攻关等合作事项,并积极与防灾减灾部门建立信息发布手段共享机制。辖市区政府均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气象灾害防御小组,印发了当地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与市应急办、民政、地震积极合作,组织气象信息员、基层预警信息员培训,利用阿里巴巴钉钉快速传播预警信息并上报灾情。积极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购置了30台应急指挥智能灾害预警信息接收机,可覆盖市、辖市区、镇(街办)三级应急管理人员3000名,确保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到乡镇、村屯。

(四)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顺利建成

在市政府应急办的积极推动下,镇江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进展顺利,市政府办公室印发《镇江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了“需要向社会发布的预警信息经审批后,通过镇江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发布”,使之成为我市唯一权威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组织联网发布预警信息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首轮培训,为平台的正式使用奠定了基础。大力拓展手机信息推送、电视视频播报、应急广播、广告显示屏显示、互联网发布五大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与镇江移动、江苏有线、镇江新闻电台、中国镇江门户网站、金山网等9家单位建立了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经市编办批准 “镇江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挂牌成立,明确了相关工作职责,核定相关编制,财政局落实相关经费。

(五)推进气象法治建设,强化气象社会管理职能

市政府将气象工作纳入市政府考核,印发了《镇江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镇江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急办出台了气象灾害应急处置简案,市政府分管领导为指挥部总指挥。辖市区局也分别印发了本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气象局领导任副组长的“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在《镇江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中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

完善气象规章及制度体系,依法履行气象行政管理职责,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公共服务清单。做好审批事项清单梳理工作,积极融入江苏政务服务“一张网”工作,形成以“双随机一公开”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立全市防雷重点单位和场所防雷装置及安全运行管理信息资料库、防雷重点企事业单位防雷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及技术规范,建立从事防雷技术服务单位及人员的信息资料库。

启动防雷安全专项整治,全面监管履职,全面部署市县两级气象部门开展“家家到”的执法检查。市、县两级气象部门通过联合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迅速开展辖区内危险化学品等易燃易爆企业“家家到”式的防雷安全生产大检查,截至目前全市县已检查易燃易爆危化品企业301家,共提出58项整改并跟踪督促整改。

(七)全面落实财政保障机制工作

“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推进 “131”号文件精神的落实,努力做好公共财政保障,确保各单位维持业务运转的资金需求。目前全市区落实地方财政资金状况,除丹徒局比较薄弱外,本级和其他辖市局得到保障。

2018年,全市区落实地方财政资金1643.22万元,其中镇江本级600万元,句容340万元,丹阳315万元,扬中270万元,丹徒118.22万元。

四、重大工程项目进展情况

(一)新一代监测网络信息改造提升工程

调整地面气象观测项目,改进云和天气现象综合观测技术,建立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等自动观测系统和业务流程。目前在现有的新型自动气象站运行的基础上,已建成双套运行自动站,并按照省局要求升级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系统

推进镇江气象数据中心基础网络、业务平台和安全保障等配套设施建设,建成智能化业务中心,目前数据中心计算能力达到120核228GHz。提升市局互联网接入带宽,布设专线,联通公安、民政、交通等10余个部门,实现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外部接入及预警信息的快速发布。市县宽带由8M升级到50M,省市由20M升级到50M,积极研究省市100M宽带升级方案。

(二)新型城乡一体化气象服务工程

与住建和国土开展了城市内涝和地质灾害的专项气象服务,建立了客观预报预警平台,有效提升城市防洪排涝、地质灾害防御等防灾减灾能力。作为镇江市海绵城市成员单位,圆满完成布置的相关任务。完善特色农业等专业气象监测系统,推进农业气象观测自动化。增强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动态监测预警与影响评估业务能力,服务保障粮食安全。开展农业保险气象服务。积极推进农业气象观测自动化,监测不同作物品种不同生育期的气象条件。与市农险办合作,联合开展农业气象灾害调查,积极开展农业保险气象服务。在近期中央、省环保督察组督查镇江环保工作期间,市局主要领导每天参加是市政府组织的专题工作会,气象台业务人员每天下午提供会商结果,有力地保障了工作顺利进展。

(三)精细化气象预报水平提升工程

综合运用各类数值预报产品和集合预报释用技术,建立了镇江市暴雨、寒潮、大雾、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客观预报预警平台;对多模式数值产品进行集合,开发了镇江市晴雨概率预报产品。建立了镇江市城市内涝监测、预报、预警灾害风险评估一体化的平台,提升了我市对城市内涝的防灾减灾决策能力。

充分融合雷达、卫星自动站等多源监测资料,建立了以高性能计算机为基础,以人机交互平台为支撑的镇江市短临综合分析业务平台,同时融合江苏省SWATCH短临预警平台,支撑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触发环境的中尺度分析特征,有效提升了强对流等灾害短临预警预报能力。

建立了镇江连阴雨、高温等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预报预警平台;以镇江市历史气候资料库和江苏省气候业务平台为支撑,开展中长期气候预测业务,对十三项主要灾害性天气建立了风险区划指标。

(四)气象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工程

“镇江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中心”项目总投资5007万元,经过前期筹备,目前已进入招标代理阶段,计划今年开始实施土建工程。

“镇江市丹徒区气象防灾减灾中心”项目总投资1350万,目前已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项目已于2018年04月正式开工建设,预计9月份主体完工,年底前确保完成业务切换。

六、采取的措施及成效、典型做法与成功经验

(一)全面认识规划实施的重大意义

“十三五”规划是镇江气象事业十三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对于全市气象部门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意义重大,我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坚持全面建成气象现代化目标导向,加快规划实施进程,明确规划实施部门责任,同时不断加强管理和监督,保证规划能够顺利进行。

(二)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

早在规划编制之前,市局主要领导多次向分管市长汇报规划编制进展和拟实施的重点工程,分管市长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规划编制报告,并对有关项目工程提出了建设意见,同时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与发改委和财政局沟通,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三年来市财政对我局现代化建设和事业经费资金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有效地缓解了气象事业经费不足的难题。

(三)统筹兼顾资金投入促进全区事业均衡发展

为保证气象台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对资金的统筹兼顾和调配,集中财力解决重要的问题,通过项目的建设带动气象站的发展和建设。拓宽投资的渠道,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选择比较优秀的站台作为示范,以点带面,促进站台后续的建设,以重大项目建设和业务发展项目来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促进地区气象事业的发展。

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气象监测网络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监测密度还要加强,垂直观测系统有待完善。

2.气象预报预测系统虽然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预报准确率距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3.气象灾害预警发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提前量还不够充分。

4. 省规划项目落地镇江经费存在较大缺口,地方财政资金配套落实难度很大。。

5.气象部门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社会管理力量薄弱,监管手段不足。

八、评估结论及建议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工作,我市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实施进展顺利,四大重点工程项目有序推进,建议省局加强对市级规划实施的指导,足额保障省“十三五”规划落地镇江项目的经费保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