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工作动态

全国首个高精度碳源汇评估示范园落户高淳
实现“双碳”目标,心中更有“数

发布日期:2023-03-28 10:49    

3月21日,CCMVS-GC(GC即高淳)公里尺度碳源汇评估进展交流会暨高淳区高精度碳源汇评估示范园授牌仪式在我市高淳区举行,全国首个公里尺度高精度碳源汇评估示范园正式落户高淳区漆桥街道。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及时、全面、客观把握碳源汇变化基本数据,对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十分重要。和传统方式的碳源汇监测相比,这个公里尺度高精度碳源汇评估示范园有哪些特点?对实现“双碳”目标有什么帮助?记者现场进行了采访。

背景:

传统碳源汇评估有较大不确定性

碳源汇即指碳源和碳汇,碳源是指向大气中释放碳的过程、活动或者机制,碳汇是指通过种种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公里尺度碳源汇评估,就是以公里为尺度,对某一区域碳的吸收和排放进行定量估算。

“人为碳排放和自然生态系统碳汇是各级政府碳中和行动的核心资料,因此,碳源汇的估算在‘双碳’战略路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高淳区高精度碳源汇评估示范园项目专家组负责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小曳院士介绍,目前人为碳排放和自然生态系统碳汇通常采用“自下而上”、通过统计资料的排放源清单法获得,而清单法有时间上的滞后性、空间分布上的不完整性、上报数据的人为误差等问题,因此这种方法得到的碳源汇数据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要核校。

2021年12月20日,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与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建成了我国首个“新三可(可监测、可核查、可支撑)”体系、“自上而下”方法的碳源汇监测核校支持系统CCMVS,符合国际碳收支标准,可准确监测核校人为碳排放总量变化及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为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和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基于CCMVS系统,去年张小曳院士团队应邀把公里尺度高精度碳源汇评估技术应用到高淳漆桥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开展碳源汇评估。

优势:

实现1公里范围内的高精度监测核校

通过公里尺度高精度碳源汇评估技术,张小曳院士团队对园区主要经济作物和关键气象条件开展适宜度评估、碳源汇时空分布特征模拟与分析,为农业示范园提供自然碳交换产品数据集、人为碳排放产品数据集,为碳排放总量变化、自然碳汇变化提供了客观、全面、及时的监测与核查支持,也为高淳碳中和行动效果评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记者现场了解到,该技术可将碳源汇评估尺度从“5公里×5公里”精确到“1公里×1公里”范围,能够获得监测网格内每小时的碳汇数据、每8天的人为碳排放量,当地政府可以在高分辨率的尺度下,得到更准确的人为碳排放和自然的碳汇数据,在与传统方式得到的数据对比后,能及时客观地把握当地碳源汇情况。

张小曳表示,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区能做到1公里范围内的碳源汇格点监测,大家普遍能做到“5公里×5公里”的尺度,但是这个范围比较大,不能精准地监测核校范围单个主体的人为碳排放量。而设在漆桥农业示范园的观测点是全国第一个高精度“1公里×1公里”的人为碳排放和自然碳交换的监测、核校、支持系统观测站,实现了公里范围内的高精度碳源汇监测核校,助力高淳精准开展“双碳”工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意义: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更有“数”

长三角地区既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亦是农作物重要产区之一,厘清农业地区碳源汇至关重要。高淳作为长三角农业一体化先行区之一,具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在高淳开展气象条件适宜度变化分析、示范园碳源汇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对于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双碳”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江苏省气候中心研究员陈燕表示,高淳漆桥园区的碳源汇观测精度符合世界气象组织对温室气体观测精度的要求,这个数据可以为高淳区、南京市的温室气体监测评估以及“双碳”的综合分析评估提供一个有效的、科学的、直接的数据支撑,让实现“双碳”目标心里更有“数”。

开展公里尺度碳源汇评估,是实现“双碳”目标,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高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淳将基于高精度碳源汇评估示范园的技术成果,进一步推动高精度碳源汇的研究与应用,充分挖掘高淳碳源汇开发潜力,助力高淳“双碳”行动创新实践,更大力度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

“希望高淳以此为契机,将新模式监测核校的碳通量纳入到碳交易市场核算体系,完善现有方法不足、梳理碳核算流程,形成自下而上统计清单与自上而下同化反演相互印证、相互支持的新核算体系,努力树立新时代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的高淳样板。”张小曳满含期待地说。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刘全民 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