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工作动态

以“赶考精神”答好极端天气考卷
—江苏推进强对流(大风)监测预警服务先行试点工作

发布日期:2023-05-15 16:14    

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江苏,强对流天气频繁,仅龙卷风平均每年就发生2至3次。2021年,在中国气象局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共同要求部署下,江苏省在提高强对流等极端天气监测预警服务能力方面加强建设、积极探索。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示范体系建设方案》(以下简称“示范体系建设”),开展强对流(大风)监测预警服务先行试点工作,以“赶考精神”谱写江苏气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高位推动 一张蓝图绘到底

2022年5月,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6月,江苏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召开,要求构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江苏省委、省政府对气象高质量发展和示范体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全省各设区市迅速响应,分别以召开常务会议、工作会议等形式推进贯彻落实工作,同时向各县(市、区)进一步压实责任,紧密结合各地发展实际需求,围绕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增强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水平、提升气象科技创新水平、增强气象治理效能等提出扎实有效的举措,并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为当地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领航指路。

江苏省气象局以示范体系建设为抓手,统筹谋划落实《江苏省政府关于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江苏省“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以及中国气象局各项规划方案,专题研究并制定印发江苏2022—2025年天气雷达、风云气象卫星、数值预报应用能力提升方案及数字气象建设方案,将建设内容纳入综合防灾减灾、公共服务、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等多个省级专项规划,明确建设任务,落实建设资金,全方位推进全省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推进协同落实

围绕监测精密目标,江苏持续建设功能先进、布局合理的综合气象监测网。大风垂直观测设备平均站间距缩小到70千米,江苏中北部X波段雷达网间距75千米,重点区域天气雷达1千米以下高度探测覆盖面提升至70%;持续建设苏北龙卷风监测预警试验雷达网和大城市综合大气垂直廓线观测网,多次开展强对流协同观测试验,提升强对流天气监测精密度。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卫星遥感数据等价反演模型,实现灾害性天气实时监测海陆全覆盖。

依托示范体系建设,全省气象部门积极破解科研与业务“两张皮”问题。研发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强对流网格实况和逐6分钟滚动更新的未来两小时预报产品并投入业务应用,时空分辨率达到6分钟和1千米。目前,江苏已初步建立覆盖短临业务全流程的客观算法体系。同时,省气象部门聚焦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关键技术“揭榜挂帅”,向各大科研院所和高校敞开大门,联合开展多源资料融合、短临预报预警、强对流天气快速智能判识预警等多项前沿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与转化应用。

成果落地 凸显工作成效

2022年7月20日,江苏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宿迁、连云港、盐城等地先后出现4个龙卷风过程,历史罕见。省气象局强化示范体系建设成果应用,提前3天关注强对流天气形势,提前1天向有关地方应急管理等部门发布强对流天气气象灾害应对工作提示单,提前约20分钟预警其中3个龙卷风过程。这一行动得到地方政府充分肯定,也入选中国气象局预报员联盟优秀预报案例。

开展示范体系建设以来,全省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时间提前量达43分钟,龙卷风县级预警信号平均提前26分钟,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90.3%,台风路径预报误差从120公里缩小至65公里,气象灾害预警短信发布速率提升近10倍,靶向发布空间分辨率达2到3公里;江苏强天气综合报警追踪平台完成技术和产品的迭代升级,在2022年中国气象局组织的全国观摩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在新的“赶考”路上,江苏省气象部门将继续以示范体系建设为引领,夯实“四大支柱”,聚焦业务发展中关键技术问题,持续加强气象创新和人才培养,砥砺前行、接续奋斗,全面推进江苏气象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来源:《中国气象报 2023年5月11日第二版  作者:孙啸  陈晓颖 曹颖 艾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