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气象要闻

立足“大民生”江苏交出气象富民“答卷”

发布日期:2020-07-06 10:20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百姓富,是“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要内涵之一,是全面小康的直接体现,更是全省人民的殷殷期盼。近年来,江苏省气象部门立足“大民生”理念,从底线民生、基层民生、质量民生三个层次,为全省百姓交上了一份气象富民“答卷”。 

底线民生

——及时、准确的气象预警构筑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江苏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天气气候复杂,极端天气多发易发,加之我省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一旦遭受灾害性天气,极易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对此,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将“气象灾害预警传播”纳入所有乡镇(街道)、建制村(城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明确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等为配置主体,便是发挥政府防灾减灾主导作用的务实之举。

在江苏省政府的支持下,省气象局出台《基层气象灾害预警传播功能配置标准实施细则》,明确了“有职责、有设施、有制度、有名库”的基层气象灾害预警传播功能配置标准要求,目前“四有”标准建成率已达95%,今年将实现全覆盖。

“@网格长广告牌已加固完毕”,“@网格长维修点警示标志已设立”,“@网格长 26-32栋地下车库巡查没问题”……

6月23日上午,苏州市相城区华辰嘉园社区三级网格长严韫的微信群一直不停闪烁,“今天早上相城区气象台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我收到气象预警短信后,立即转发到我们社区的18个网格群,网格员就能迅速开展安全巡查,特别高效。”严韫说,“网格员还能把预警信息转发到楼栋群中,给居民提个醒,居民都说我们是温馨小广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进入基层治理的网格、在网格中迅速有效的传播,激活村(社区)这个防灾减灾‘神经末梢’”,相城区气象局局长孙首华说。

2019年起,苏州构建了市(区)气象局、街道、社区、楼栋的四级网格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与传播体系。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纳入全市网格员工作职责,并开展培训,实现统一网格职责、统一任务清单、统一网格考核。不仅仅是苏州,当前网格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与传播体系已在江苏南京、泰州、徐州等地市全面开花。

高效的预警传播渠道对气象预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江苏省气象局全力推进科研与业务融合,成果显著。智能网格预报业务水平整体提升,预报网格距达到3公里以下,天气预报更加准确、精细。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多项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强天气综合追踪平台得到升级,支持省市县快速联动。新一代智能化业务平台建成,多源数据融合、多重业务智能协调、多终端显示互动的预报业务平台,为省、市、县三级加强气象预报服务提供了极大的技术支撑。

基层民生

——气象对农业丰收、农民增收的影响直接而深入

江苏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正因如此,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把保障粮食稳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江苏省气象局主动对接省农业农村厅,将农业气象预报和服务做得早、做得细。农事预报时效从原先的3天延长至7天,增加长时效气温和风力等关键影响因子的要素预报,全省各级气象部门都将农业气象服务深入到田间地头,从细微处为全省农业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6月5日,江苏省气象局及时发布了入梅重要天气信息,“9日起江苏淮河以南地区自南向北先后入梅,6-8日以晴好天气为主,入梅后降水将明显增多,建议抓住晴好天气,全力抢晴收获”。当时,全省小麦收获仅仅达到36%,夏粮抢收工作迫在眉睫。

黄海农场是江苏省属最大的农场之一,今年种植小麦15.5万亩,原计划于6月15日收割完毕。一边是即将到来的雨水,一边是大片的成熟麦田。收到预报,黄海农场紧急调集30余台大型收割机,重新调整夏收计划,在强降水到来前顺利确保颗粒归仓。

在高邮市送桥镇毛港村,一座“稻中虾”生态种养模式小气候观测站正在组装中。

“一稻三虾”以其高效产值和修复生态功能,近年来在江苏得以迅速推广,截止2019年,全省共计100多万亩,年产值达40多亿元。为了做好服务,省气候中心农业气象科做了大量研究。通过控制试验,揭示“稻中虾”生态种养农田的灌水深度对农田生态小气候的影响,制定为“一稻三虾”种养户提供精准农业气象服务的气象指标。此研究成果已在江苏多地推广。

淮安洪泽湖畔,千年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洋向前来调研的时代楷模、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赵亚夫,展示出自己地里出产的龙虾和大米:“农业不能仅靠盲目的热情和‘望天收’的侥幸,在气象局和农科所的专业指导下,现在我一亩田的稻虾收益最高可达5千元,真是很感谢科研人员手把手的帮助。”

质量民生

——助力美好生态是气象部门的责任和使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江苏省气象局与生态环境厅开展了新一轮战略合作,大力提升生态气象业务水平,持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近年来,全省加强生态气象监测站网建设,提高对重点湖泊、湿地、滩涂、沿江、沿海等重点区域的监测能力,进一步深化太湖蓝藻监测预警评估服务体系,建设金坛国家气候观象台和南通通州湾大气环境超级站。建立健全全省生态气象业务和产品体系,加强多源卫星生态遥感应用技术研发,推进生态气象综合业务平台建设。

全省气象部门进一步做细大气污染防治气象保障服务,提升大气污染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开展光化学烟雾(臭氧污染)预报服务,加强大气环境容量和减排效果气象评估,加强突发环境事件气象应急保障。

在苏州,气象部门的区域联动已经跨出省界。从2019年开始,苏州吴江、上海青浦、嘉兴嘉善三地气象部门紧密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及先行启动区智慧气象服务保障,按照气象防灾减灾和生态保障需要,两省一市气象部门在交界范围内,完成了网格线5×5公里的毗邻区生态保障气象站网建设,实现区域系统设施汇合,为区域联动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灾害性天气联防联控提供科技支撑。

徐州贾汪区潘安湖风景区的荷花,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赏花。谁又能想到,数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煤灰矿坑。贾汪区从修复生态做起,坚持绿色发展,最终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江苏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和徐州市气象局、贾汪区气象局组织对当地气候和生态变化进行不间断观测和评估,今年3月发布的评估报告显示,徐州贾汪潘安湖湿地生态改善对局地生态气候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气象是各行各业和老百姓生活的晴雨表,是经济发展的守护者,是生态文明的常青藤。立足“大民生”的理念,江苏省气象部门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默默守护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这份聚焦富民的考题上,交上独属于自己的“答卷”。

(撰稿:孙啸  季嬿  汤小红  钱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