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人民期许 践行气象使命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系列评论之四

发布日期:2020-06-15 18:16    

 

中国气象报评论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服务人民,气象有责。

波澜壮阔的70年,新中国气象事业镌刻下一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恢宏史诗。70年来,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需求,始终是做好气象工作的不竭动力,也是气象工作者的质朴初心。气象部门将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着力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取得了长足进步。

进入新时代,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已成为人民的愿望、社会的期许,无论哪一项都与气象工作息息相关,气象部门保驾护航,责无旁贷。而在七十载基业托举之下,气象部门有足够的能力与信心,书写为人民服务的崭新篇章。

保护生命安全,是气象事业的应有之义。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占各类自然灾害的70%以上,无论是暴雨洪涝还是高温干旱,都直接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球变暖这一大背景,又加剧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守住气象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始终是气象工作的重要职责,也是人民对气象工作最大的需求。70年来,气象工作者不负重托,中国特色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基本建成、运转良好。面对新期待,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的进步,只有下一站、没有终点站,气象防灾减灾务求更精、更深。我们要继续拓展气象灾害监测覆盖面,深入探究灾害天气预报技术,彻底打破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瓶颈。

赋能生产发展,是气象事业的精进之道。气象部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甘做社会生产发展背后的支撑力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融入行业发展润物无声。如今,获取和利用气象服务信息,已成为许多行业新的增长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如果没有气象部门提供的科学依据,两系法杂交稻的制种可能要推迟好几年”的肺腑之言,一语道出气象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时代在变化,需求也在更新:依据天气信息调整外卖送餐人员、快车司机补贴,用气象数据寻找最适宜的风电站地址,凭实时天气调整交通导航避开危险路段……当开放共享的气象信息遇到千姿百态的需求,我们要成为交通运输、新能源、农业、移动互联软件开发和服务、公共管理等各领域加速发展的“助推器”,让生产发展因注入气象元素而再次提速。

促进生活富裕,是气象事业的责任所系。当前我国虽然已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仍然很大。促进百姓生活富裕,是气象工作者应尽之责。在广大农村,按照气候区划进行种植、借助气候品质评估提升市场竞争力、依靠气象预警防御灾害……气象部门发挥趋利避害作用,让农民奔小康的步伐越走越踏实。“天然氧吧”“气候养生之乡”等称号,帮助拥有优质气候资源的城市擦亮旅游“金字招牌”。而在脱贫攻坚最基层,气象工作者正利用专业优势,书写着精准扶贫的高质量答卷,以期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在即,在脱贫攻坚战中,气象工作仍大有可为。要奋力发挥“趋利避害、减灾增收”作用,找出贫困地区独特环境、资源优势,助其转化为经济优势,让气象服务潜力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民生红利。

守护生态良好,是气象工作的时代使命。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要求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天气气候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科学认识气候、主动适应气候、合理利用气候、努力保护气候,已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进入新时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的行动指南。我们要铭记于心、落实于行,主动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着重强化与自然生态安全、人居环境治理、绿色产业发展相关的气象实时监测、动态评估、风险预警、科学修复和依法监管能力。执气象科技之笔,为祖国的绿水青山再增添一抹亮色。

春风浩荡,耳边吹响时代号角;服务人民,双肩扛起伟大使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新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将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继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促进国家发展进步、保障改善民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栾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