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谋划抓落实 护安全保民生
——气象部门倾力服务“六稳”“六保”纪实

发布日期:2020-06-23 17:13    

 

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汛期;自南向北,全国夏收夏种陆续铺开;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后,中国经济恢复活力的信号不断传递出来;百姓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逐渐回到日常生产生活轨道……

面对新形势,特别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要求,全国气象部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对待每一项工作,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责任心守好每一个岗位,深思“眼前之急”与“长远之功”,切实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扛在肩头。

筑牢防线,坚持生命至上理念

“在当前情况下,任何气象灾害的影响都具有叠加效应、放大效应,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全局的重大风险。”6月9日召开的2020年全国汛期气象服务再动员再部署电视电话会议重申这一判断,做好今年的汛期气象服务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汛期气象服务的极端重要性。

自6月1日进入主汛期以来,华南、江南等地连续遭遇多轮强降雨袭击;今年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影响华南。全力以赴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气象部门对“生命至上”的坚持愈加深刻、行动愈加有力。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在广西,赶在洪水冲破居民家门之前,气象部门用百余条红色预警“吹响哨声”,而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建立红色预警叫应制度,更是明确一旦收到暴雨红色预警,立即通过电话叫应受影响县(区)防汛指挥长,并将预警信号处置工作纳入地方绩效考评。“我们以落实自治区关于重大气象信息报告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规定以及防汛抢险救灾‘一线工作法’为抓手,深度融入防汛指挥体系,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发令枪’作用。”自治区气象局局长钟国平说。

5月下旬以来,广东迎来数轮“龙舟水”。针对降水时长、雨量大小、影响范围和程度等问题,气象专家多次研究分析。广东省气象局局长庄旭东反复面向全省气象工作者强调:“气象人要有担当精神和职业素养,要从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角度出发,加强部门协作,落实落细各项防灾措施。”

在中央气象台,一度四个预警接连发出,见证着汛期工作节奏的不断提速。预报员面对南方暴雨与北方高温,不放过任何细枝末节。气象工作是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事业,这一信念根植在气象工作者心里。国家气象中心党委书记魏丽表示,坚持灾害风险管理理念,气象预报工作者非常关注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对易发区、沿海、大中城市运行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助力加强次生灾害风险防范。

面对今年汛期气候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表示,将增强气候服务的敏感性、主动性和针对性,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预评估,增强预见性、延长预见期。

心系民生,全力保障“颗粒归仓”

从5月28日起,全国冬小麦机收进入高峰期。截至6月15日,冬小麦主产区完成机收面积已达2.7亿亩,全国夏粮收获达到九成,丰收已成定局。

6月10日,“中原粮仓”河南麦收已基本结束,经历“倒春寒”、病虫害等多重考验的冬小麦颗粒归仓。从5月21日开始,河南气象部门每天制作发布“三夏”期间天气预报和农用天气预报,并制作夏收进度图,以种植大户和农机手为重点服务对象,助力提升麦收效率。“得益于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今年我们在收割机调度方面十分从容,安排麦收时间相对错开,收割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天华说。

端稳“中国饭碗”,看当前更看长远。围绕新一轮粮食核心区建设,河南省气象局将实施高标准粮田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构建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相协调的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站网和物联网,强化农业气象遥感应用等,实现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全覆盖。

虽经历疫情考验,吉林省千里沃野上的农作物长势却好于去年。吉林省气象部门高质高效推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气象保障工程,将“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标准落实到每一寸黑土地上。截至6月4日,吉林气象部门累计对11496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了“直通式”气象服务,覆盖率达80%。“抢抓农时措施得当,今年旱田作物苗情长势好于往年。”吉林市农业农村局种植管理处处长高喜文说。苗情调查显示,今年吉林市旱田保苗率超过95%,高于历年平均水平。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是小麦、大豆、马铃薯等作物的黄金产地。但今年春季全市降水分布不均,截至6月2日仍有大面积耕地出现旱情,呼伦贝尔牧区西部地区的牧草返青也比较缓慢。围绕保基本民生,内蒙古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形势,针对旱情较重的地区,组织3架飞机、9部地面增雨火箭发射架和14部烟炉实施空地联合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了前期持续旱情。

“我们围绕保基本民生,加强大风、寒潮、干旱、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最大限度降低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避免因灾致贫、因灾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局长党志成表示。

开拓新局,为“新机萌发”积聚动能

在保持忧患意识做到常备不懈的同时,全国气象部门也在提高化危为机、危中寻机的能力,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前行,汇聚新动能、抢抓新机遇,紧紧围绕“六稳”“六保”开拓新局面。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近年来已实现多个“首次”,比如首次发布全国生态遥感年报、确定首批特色生态遥感应用中心、首次开展全国生态遥感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首次开展全国生态遥感体系建设督查等。近期,该中心利用2007年至2019年的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对秦岭、黄土高原、黄河流域等地区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评估。结果显示,近5年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呈逐年向好发展趋势的结论激发了生态气象保障新动力。

福建省气象部门也将生态理念落到实际行动中。6月2日,负氧离子监测站在漳州市华安县高安镇坪水村落户,助力提升旅游气象服务水平,也为华安县创建“天然氧吧”提供支撑。去年7月,坪水村被认定为首批“清新福建·气候福地”避暑清凉福地。据悉,去年下半年,坪水村接待游客同比增长86.5%,旅游收入同比增长80.5%。今年,福建省气象局聚焦气候生态、卫星遥感、绿色发展、保护修复、生态趋利等方面,继续助力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

“2020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关键之年,气象部门担负着为贸易港行稳致远保驾护航的使命。” 海南省气象局副局长蔡亲波说。海南省气象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南海海洋气象防灾减灾、重点港口专业气象服务、全域旅游及康养气象服务、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气象工作发展重点,狠抓落实、稳步推进,已取得初步成效。

乘风破浪,为稳市场主体提供科技支撑

从疫情中走出,历经风雨的湖北稳住经济基本盘的任务重担千钧。今年,湖北省气象部门持续建设气象服务供给端,大力拓展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价、功率预测、运行保障等气象服务,利用多种观测数据、数值模式、再分析资料等编制首份《湖北省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客观评价全省2019年风、光资源情况,为制定、优化新能源企业项目计划提供参考。“我们将推进新能源气象服务,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湖北省气象局局长柯怡明说。

6月11日,厦门首座灯塔气象观测站在厦门港九节礁灯塔建成投入使用,对周边区域进行精密气象观测,并通过多方数据共享,建立早发现、早预警、早联动机制,为海事、港口等管理部门的精准决策提供依据。每年进出厦门港的数万艘次中外船舶将获得精细的气象服务保障,港口生产、船舶运营、货物流通等将悉数受益,预计有效提升雾天通航率约10%,助力厦门港营商环境再获改善。

在大连,广受消费者喜爱的大樱桃进入收获季。为方便消费者、电商、物流企业等更精准了解大连樱桃成熟时间,大连市气象局联合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科研教育部,预测大连樱桃各品种的成熟期以及上市时间,并将产地细化至区县。

最近,浙江省庆元县举水乡迎来了几位气象专家的到访,气象元素如何融入精品村落建设的课题有了新思路:在高山草甸区可建设负氧离子监测站,实时显示PM2.5、温湿度等数据,推进康养旅游服务;在银屏山万亩梯田区可建立实景监控设施,开展云海条件分析预报服务等,帮助当地旅游业开启新视野。

今年上半年,全国上下承受住了异乎寻常的考验,如今更加不惧风雨、坚韧前行。当此之时,广大气象干部职工信心更强、干劲更大,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下,奋力向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发起冲刺。

(来源:中国气象局网站   作者:赵晓妮、张晓霞、余亚庆、李傲、卢健、周爱春、黄姿娜、袁迎蕾,通讯员徐玉强、杨富曾、李倩、尹远渊、王倩云、张立多、陈冰琳、谢玉丽联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