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坚持人民至上 确保汛期气象服务万无一失

发布日期:2020-06-10 10:30    

汛期气象服务是全国气象部门年年都要面对的一项大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今年的汛期气象服务情况更复杂、形势更严峻、任务更艰巨。

气象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党和国家对气象工作的期望和要求催人进取: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做好气象服务,提高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

近期,南方遭遇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北方经历大范围高温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较常年偏早……今年天气气候的极端性、复杂性初步显现,防汛减灾形势日趋严峻,汛期气象服务“大考”已然进入关键时刻。

中国气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6月9日再次召开全国汛期气象服务再动员再部署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强调要以更加强烈的风险意识、更加坚定的责任担当、更加有效的措施方法,毫不松懈抓细抓实各项工作,为汛期气象服务按下了“加速键”。

深刻把握时与势,把使命担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天气气候形势复杂多变,不变的是气象人的职责与担当。面对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的趋势,我们更要绷紧防灾减灾之弦,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充分认识做好今年汛期气象服务的极端重要性,跟上中央要求,对标人民需求,时刻保持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和奋发有为的战斗状态,做好打硬仗、打持久战、打综合战的准备。要直面气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警惕和防范天气气候的“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要牢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切实将“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任务落到实处,以汛期气象服务成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承诺。

坚持每一次天气过程不放过,在“早、准、快”上下功夫。自然灾害的防、抗、救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气象工作处于灾害防治链的第一环,推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是新时代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拧紧“早”字发条,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对灾害性天气早发现、早预报、早预警,向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早通报、早提醒。要把握“准”字核心,以现代科技为“引擎”,发挥研究型业务和科技创新成果“利器”作用,提升长、中、短期以及短时临近预报的精准度。要打牢“快”字桩基,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预警信息发布机制,通过“自己发、部门转、媒体播”三条战线同步发力,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扩大覆盖面。

增强服务针对性,于细微处用功,在关键处着力。今年,气象防灾减灾领域的试点建设任务正在大力推进,各级气象部门要锚定目标任务,狠下“绣花”功夫,统筹做好气象服务各项工作。要结合当下形势和要求,找准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切入点,做好重点流域防汛、山洪地质灾害和城市内涝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全力以赴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强部门合作,内外兼修,形成环环相扣的主体责任链条,打通应急联动“中梗阻”,不断强化面向防灾减灾决策指挥和应急管理的支撑保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广大气象干部职工要积极主动作为,以科学的态度、担当的精神、严谨的作风、扎实的工作,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汛期气象服务万无一失。

(来源:《中国气象报》2020年6月10日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