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头条新闻

从“一张蓝图”到“实景画卷”
——写在《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 年)》实施一周年之际

发布日期:2023-05-06 09:22    

仰望星空,我国首颗“降水星”入列,8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运行,洞察风云变幻。

脚踏实地,高性能计算机飞速运转,中国全球天气数值预报模式在北半球可用预报天数首次突破8天。

放眼全国,精细化气象服务赋能各行业、多领域,成为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这是春风万里的奋斗图景,是气象万千的时代强音。

2022年4月28日,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一年来,中国气象局党组着眼全局、系统谋划,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推动《纲要》各项任务落地落细。全国气象部门与各地区、各部门密切合作,聚焦“实”字抓推进,着眼“干”字谋发展,将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期盼和深切关怀,书写在以气象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中。

从“高”位谋势——

聚焦顶层设计 筹划长远发展

望远目犹明,登高脚更轻。高位部署、统筹谋划,是成大事的必由之路。对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备先导性定位的气象事业而言,更需要站得再高一点、看得更远一些。

《纲要》出台,正当其时,恰逢其势。它凝聚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更好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殷殷重托,擘画了到2035年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提供了气象事业全方位各领域的统一行动纲领。

——紧扣目标加快推动气象科技创新。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的新需求、新挑战,《纲要》明确,到2025年,气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到2035年,气象关键科技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

中国全球天气数值预报模式在北半球可用预报天数突破8天

——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广发、频发、重发、并发的背景下,《纲要》将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列入重点推动的七大发展任务中,调动各方力量、凝聚气象防灾减灾合力,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做好坚强保障。

——以“气象+”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面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对气象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纲要》明确提出气象要与国民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

2022年5月19日,《纲要》出台不久,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对国省市县四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好《纲要》进行系统全面工作部署。

这次会议,如同一声号角、一阵战鼓,发出了加快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在《纲要》统领下,全国气象部门与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奋斗之姿,共同谱写加快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以“合”字布局——

广泛凝聚共识 形成发展合力

分则力散,合则力全。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这件大事,更需要相关各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画出贯彻落实《纲要》的最大同心圆。

一年来,中国气象局与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密切联动。从统筹谋划落实气象事业发展项目和人才保障,到融合融入赋能各行各业发展,再到联合联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处处留下了通力合作的深刻印记。

在中国气象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合力推动下,气象领域各大规划体系和重大工程设计编制工作有效推进,业务统筹集约和布局进一步梳理明确,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有序展开,气象重点工程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国气象局与沿黄九省(自治区)联合印发了“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规划,进一步推动区域气象保障协同发展。

守护生命安全,中国气象局与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工作的意见》。服务生产发展,中国气象局与农业农村部合作,实施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助力生活富裕,中国气象局与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商深化乡村振兴和定点帮扶工作成效。保障生态良好,中国气象局不断推进落实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适应部际联席会议机制……

开放合作是实现气象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中国气象局与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密切合作,着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今年4月,中国气象局推动成立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通过局校合作加强高水平气象科技协同创新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4月4日,中国气象局局校合作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并成立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此次会议听取合作高校的意见建议,建立新时代局校合作新机制,开创高效务实合作新格局,协同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目标任务落实。 李根 摄影

人才是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加强对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指导,教育部加大气象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支持基层台站专业技术人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中国气象局与各部门一道,推动“聚天下气象英才而用之”,印发《气象人才发展规划(2022—2035年)》,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气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实《纲要》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要求。4月6日,中国气象局首批青年创新团队建设名单发布,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18支团队入选,成员平均年龄为34岁。青年创新团队以培养青年科技后备力量为主旨,紧密围绕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布局和系列能力提升工作方案任务目标,强化科技攻关研发,与重点创新团队有效衔接、有机协同,共同在气象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央频繁联动,地方紧密落实。一年来,贯彻落实《纲要》在神州大地蔚然成风,地方党委、政府加快推动落实,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个副省级城市、250个地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并召开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结合实际,积极推动《纲要》各项目标任务转化为在全国各地的生动实践,走进城市与乡村,走进田野和森林,走进高原与海洋,深入基层工作的各个细节。

“依托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加强能力建设与开放合作,努力打造国家级海洋气象产学研综合示范基地。”这是山东省青岛市副市长赵燕的科技创新之道。“建立防汛救灾‘双2+5’工作模式,凝聚起防大汛、抗大灾的强大合力。”这是陕西省商洛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青峰的防灾减灾心得。“以‘气象+生态’守护大美安溪,让茶乡的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这是福建省安溪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永强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走遍神州大地,气象高质量发展已在各级党委、政府社会治理实践中落地生根、拔节生长,在广泛合作联动中结出喜人硕果。

向“实”处落子——

扛稳主体责任 落细目标任务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作为落实《纲要》的主体,一年来,中国气象局全力抓实抓细《纲要》各项目标任务,举部门之力,将宏伟蓝图投射到每时每刻进行的精密观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实践中。

2022年5月26日,中国气象局召开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动员部署实施《纲要》。自此,学习贯彻落实《纲要》的热潮,在全国气象部门如火如荼地展开。

中国气象局党组聚焦顶层设计,以系统谋划将《纲要》绘就的宏伟蓝图,转化为落实落地的“施工图”:全面加强气象系统党的建设,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和“守正创新 奉献气象”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主题实践活动;组建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印发《纲要》目标任务分工方案和《多方协同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攻坚计划(2023—2025年)》;出台全国和大城市气象高质量发展评价管理办法并组织完成年度评价;出版辅导读本、召开国际论坛和专题研讨会、开展全面轮训。

随着各种专项规划相继问世、各领域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陆续出台,国省市县四级气象部门紧密行动,脚踏实地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

——敢闯敢试,探索发展经验。一年来,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11个综合试点省(直辖市)、1个专项试点省、2个市县试点全面开花,各地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在北京,气象部门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在高质量气象现代化方向先行先试,创新性地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成立专门气象服务团队;在江西,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先行试点成效突出,总结出省级6小时风险预警、设区市级3小时风险通报、县(市、区)级1小时风险“叫应”的强降水“631”风险预警应对工作机制,被国家防总列为典型经验做法;在唯一的县级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浙江江山,“网格+气象”治理模式不断优化,网格员穿梭在912个网格中,2022年传播气象信息达25万条次,有效防御汛情险情190多次。

——直面问题,狠抓质量提升。一年来,中国气象局扎实开展“质量提升年”行动,直面痛点、难点,推动解决气象高质量发展关键性、基础性问题。支撑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气象卫星、气象雷达、数值预报、气象信息“四大支柱”持续夯实,“降水星”发射升空,风云三号E星、风云四号B星投入业务运行,气象卫星组网观测运行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国雷达覆盖率提升3.3%,西部易受灾地区和人口聚集地区监测能力得到重点强化;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统筹研发工作机制初步建立,气象预警由“大水漫灌”逐步走向“精准滴灌”,智能网格预报“一张网”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对着影响来”预报、“奔着需求去”服务逐渐成为常态;高质量气象数据收集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地球系统多圈层气象相关数据种类进一步增多;全球三大气象信息对地广播系统之一中国气象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转星升级,覆盖国家由21个增至65个;人工影响天气“耕云”行动计划圆满完成,“播雨”减灾行动计划继而启动,加快向集约化、研究型、安全性、融入式转型发展。各级气象部门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主动、互动、联动工作机制,凝聚成协同推进质量提升的磅礴合力。

——勇担使命,保障国家战略。一年来,气象服务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面向重大战略主动作为:以99.9%的粮食单产、总产预报准确率,助力粮食生产趋利避害,闯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设下的“重重关隘”。推动能源转型走向深入,精准捕捉风、光气候资源,推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保障交通物流安全畅通,不断优化提升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气象服务能力,助力道路封闭次数减少57%。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远洋气象导航水平不断提高,“国船国导”展开新篇章。今年4月,“一带一路”全民早期预警高层论坛在京举办,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对接需求,坚持气象为民。一年来,各级气象部门牢牢把握“人民满意”这一《纲要》之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南方持续极端高温干旱、松辽流域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中筑牢防线,强对流预警时间提前至42分钟、暴雨预警准确率达91%、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7.67%。面向人民生产生活不断优化精细气象服务:15个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因地制宜,深挖产业转型发展需求,激活当地气候资源禀赋,面向150万快递小哥、200万卡车司机提供定制化预警信息……2022年,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93分,再创历史新高。

击鼓催征风正劲,奋楫扬帆启新程。一年的求索,为未来凝聚更加磅礴的力量与更加丰富的经验;一年的奋斗,让气象高质量发展图景愈发清晰、脚步愈发坚定。气象部门将继续锚定纲要确定的目标,持之以恒抓好落实。恰逢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韧性和活力,正待在更宽广的舞台上,绽放更夺目的光芒。

(来源:中国气象局网站  作者:刘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