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名称: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中国气象局办公室 | |
发布日期: 2015年07月03日 2015年07月03日 | 文号:气办函〔2015〕175号 | |
效用状态:有效 |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综合观测标准化工作方案(2015-2017年)的函
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的意见》(中气党发[2015]1号),全面推进综合观测标准化,现制定了《综合观测标准化工作方案(2015-2017年)》,予以印发。
请各单位认真研究、积极参与,共同推进综合观测标准化工作。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
2015年7月3日
综合观测标准化工作方案(2015-2017年)
为推进综合观测标准化工作,提升标准、规范、制度对综合观测业务和管理质量、效益的支撑作用,实现气象业务现代化,根据《气象标准化管理规定》,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的意见》,深化综合观测业务机制和体制改革,面向社会、面向业务、面向需求,推进观测管理范围由部门内部向行业社会转变、管理方式由文件要求向法规标准转变,以综合观测全流程标准化为主线,健全技术装备、业务运行和管理标准化体系,强化贯彻落实和监督检查,为综合观测业务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总体目标。到2017年,建成比较完备的综合观测标准化体系,有效解决标准缺失、质量不高、应用不好的问题,综合观测全流程标准化率达到90%以上,基本适应气象业务现代化需求。
(三)基本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引领原则。从气象工作法治化的要求出发,深入分析综合观测面临的需求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对综合观测标准化工作查漏补缺,健全标准化体系。
坚持统筹兼顾和集约发展原则。以提升综合观测质量管理水平为核心,统筹研究,协同强化各项标准在技术装备、业务运行和管理中的作用,促进标准化体系的协调性和集约化。
坚持承前启后和开放合作原则。加强国内外和部门内外合作,积极借鉴采用相关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引进与继承、消化与吸收、改进与创造并举的方式高效推进综合观测标准化。
坚持标准制(修)订和执行并重原则。以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作为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标准制(修)订和督查落实“两手抓”,建立监督检查和质量评估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标准对综合观测的效益。
二、主要任务
(一)梳理综合观测全流程,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
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梳理地基、空基、天基观测现有业务标准,明确规划设计、装备列装、业务建设、业务运行、产品加工、质量控制、装备保障和业务管理等流程(见附件1)的标准、业务规范和规章制度需求,逐步建立健全覆盖综合观测全流程的标准化体系。
(二)完善装备标准,加强社会管理能力
适应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职能转变的需求,优先启动气象观测装备标准制定(见附件2),兼顾先进的观测技术和稳定成熟的应用,覆盖常用气象观测装备的性能、算法、测量指标、关键工艺、测试检验以及安装环境、维护、维修等技术要求,强化社会管理能力。
(三)健全业务规范,提升综合观测业务信息化水平
面向综合观测业务信息化需求,健全观测方法、数据格式、站址选择、探测环境保护、运行保障、数据加工、质量控制、信息传输、观测产品等方面的业务标准(见附件3),重点推进二进制通用表示格式(BUFR)、气象观测装备分类与编码、质量控制流程与方法、观测数据融合方法等业务亟需标准,提升综合观测业务信息化水平。
(四)完善管理制度,适应气象工作法治化要求
按照气象工作法治化要求,完善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部门规章和台站迁建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制定《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审批实施细则》及服务指南,完成装备运行评估、监督检查等质量监管标准(见附件3),履行行业、社会气象观测工作管理职能。
(五)加强贯彻落实,提高综合观测工作效率
各级气象部门全面提高气象观测标准化意识,加大标准宣贯、培训力度,在业务和管理中深入贯彻落实气象观测技术装备标准、业务规范和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发挥标准化工作效益,提高工作效率。建立标准、规范、制度执行反馈和评估机制,标准缺失的要及时提出立项建议,标准不适用的要及时提出修订建议,滚动更新。
三、进度安排
(一)2015年建立综合观测标准化体系表,改革完善标准管理机制,优先制定社会管理所需的气象观测装备标准23个,气象综合观测业务规范、业务管理制度等13个。
(二)2016年继续制定社会管理急需的气象观测装备标准45个,完善综合观测业务、管理标准97个。
(三)2017年继续制定社会管理急需的气象观测装备标准9个,完善综合观测业务、管理标准62个。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
充分认识综合观测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中国气象局职能司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完成综合观测标准化体系,组织开展标准制定、实施及监督评估工作;各标准化委员会按照《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组织开展标准制修订和质量把关工作;国家级业务单位、各省(区、市)气象局和社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主要承担标准制修订工作,并贯彻落实标准实施和反馈。
(二)依托项目建设,落实经费投入
将综合观测标准化工作与业务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面结合,利用中国气象局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小型业务项目、关键技术集成项目、重大科研项目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气象综合观测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运行投入机制。
(三)鼓励社会参与,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细则》,加强与装备生产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的密切合作,构建综合观测标准制定的广泛参与、公开竞争和激励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各单位人员积极性,培养标准化工作的骨干力量,共同推进综合观测标准化工作。
附件: 1综合观测标准化流程图
2.观测装备标准制定表
3.综合观测业务、管理标准制定表
附件1:综合观测标准化流程图
附件2:观测装备标准制定表
序号 | 名称 | 完成年限 |
1 | 海洋气象浮标 | 2015年 |
2 | 船载自动气象站 | 2015年 |
3 | 新型自动气象站(系列标准) | 2015年 |
4 | 地面气象观测日照仪 | 2015年 |
5 | 雨滴谱式降水现象仪 | 2015年 |
6 | 气象辐射观测仪 | 2015年 |
7 | 激光云高仪 | 2016年 |
8 | 自动气候站(系列标准) | 2016年 |
9 | 低频雷电探测仪 | 2016年 |
10 | 便携式自动气象站 | 2016年 |
11 | 大气电场仪 | 2016年 |
12 | 散射辐射测量用遮光球式全自动太阳跟踪器 | 2016年 |
13 | 标准直接辐射表 | 2016年 |
14 | 标准总辐射表 | 2016年 |
15 | 分光总辐射表 | 2016年 |
16 | 太阳模拟器 | 2016年 |
17 | 直接辐射测量用全自动太阳跟踪器 | 2016年 |
18 | 紫外辐射表 | 2016年 |
19 | 桨式测风传感器 | 2016年 |
20 | 太阳能资源观测用光电型总辐射表 | 2016年 |
21 | 长波辐射表 | 2016年 |
22 | 前向散射能见度仪 | 2016年 |
23 | 手持轻便风向风速表 | 2016年 |
24 | 称重式降水测量仪 | 2016年 |
25 | 便携式自动气象站 | 2016年 |
26 | 自动气象站信号模拟器 | 2016年 |
27 | 翻斗式自动雨量站 | 2016年 |
28 | 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 | 2015年 |
29 | 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固定和移动) | 2015年 |
30 | 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固定和移动) | 2015年 |
31 | L波段风廓线雷达(固定和移动) | 2015年 |
32 | 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探空系统 | 2015年 |
33 | 卫星导航定位遥感水汽/电离层探测系统 | 2015年 |
34 | 高空气象观测业务水电解制氢设备 | 2015年 |
35 | S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 | 2016年 |
36 | 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 | 2016年 |
37 | 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 | 2016年 |
38 | P波段风廓线雷达 | 2016年 |
39 | 毫米波气象雷达 | 2016年 |
40 | X波段数字化雷达 | 2016年 |
41 | 探空仪基测箱 | 2016年 |
42 | 卫星导航定位探空系统 | 2016年 |
43 | 数字探空仪(雷达体制和卫星导航体制) | 2016年 |
44 | 气象气球 | 2016年 |
45 | C波段连续波气象雷达 | 2017年 |
46 | 激光测风雷达 | 2017年 |
47 | 自动放球系统 | 2017年 |
48 | 自动探空系统 | 2017年 |
49 | 无人机机载气象观测系统 | 2016年 |
50 | 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 | 2017年 |
51 | 二氧化碳分析仪 | 2015年 |
52 | 甲烷分析仪 | 2015年 |
53 | 氧化亚氮分析仪 | 2015年 |
54 | 六氟化硫分析仪 | 2015年 |
55 | 农业小气候自动观测仪 | 2015年 |
56 | 公路交通气象观测仪 | 2015年 |
57 | 大气负离子测量仪 | 2015年 |
58 | 太阳能观测仪 | 2015年 |
59 | 风能观测仪 | 2015年 |
60 | 农业气象自动观测仪 | 2016年 |
61 | 山岳型旅游气象观测仪 | 2016年 |
62 | 气溶胶光学厚度观测仪 | 2016年 |
63 | 电力气象观测仪 | 2016年 |
64 |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 | 2016年 |
65 | 散射系数测量仪 | 2017年 |
66 | 臭氧总量测量仪 | 2017年 |
67 | 吸收系数测量仪 | 2017年 |
68 | 叶面积观测仪 | 2017年 |
69 | 大气二氧化碳(CO2)波长扫描光腔衰荡光谱观测系统 | 2016年 |
70 | 大气甲烷(CH4)波长扫描光腔衰荡光谱观测系统 | 2016年 |
71 | 温室气体 大气二氧化碳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观测系统 | 2016年 |
72 | 温室气体 大气甲烷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观测系统 | 2016年 |
73 |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数据接收处理系统 | 2015年 |
74 | 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S-VISSR数据接收系统 | 2016年 |
75 | 电离层闪烁仪 | 2016年 |
76 | 电离层测高仪 | 2016年 |
77 | 静止气象卫星低速率信息接收设备 | 2016年 |
附件3:综合观测业务、管理标准制定表
序号 | 综合观测业务、管理标准名称 | 拟完成时间 |
1 | 气象专用技术装备功能规格需求书编写指南 | 2016年 |
2 | 气象仪器术语(修订) | 2016年 |
3 | 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评估方法 总则 | 2015年 |
4 | 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评估方法 环境适应性 | 2016年 |
5 | 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评估方法 实验室测试 | 2016年 |
6 | 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评估方法 外场测试 | 2016年 |
7 | 气象仪器型号与命名方法(修订) | 2017年 |
8 | 气象专用技术装备检定、检测、测试机构管理办法 | 2015年 |
9 | 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监督检查规范 | 2015年 |
10 | 新一代天气雷达出厂/现场测试规范 | 2016年 |
11 | 气象台站迁建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及其审查工作细则、服务指南 | 2015年 |
12 |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避免危害气象探测环境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及其审查工作细则、服务指南 | 2015年 |
13 | 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迁建撤管理办法 | 2015年 |
14 | 国家基本气象站选址技术标准 | 2016年 |
15 | 国家一般气象站选址技术标准 | 2016年 |
16 | 地面气象观测场建设规范 | 2016年 |
17 | 区域气象观测站选址技术标准 | 2017年 |
18 | 地面气象观测站地面探测环境综合调查评估方法 | 2016年 |
19 | 边界层观测站站址选择 | 2016年 |
20 | 国家基准气候站选址技术要求 | 2016年 |
21 | 新一代天气雷达选址规定(修订) | 2015年 |
22 |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风廓线雷达站 | 2016年 |
23 | 风廓线雷达选址规定 | 2016年 |
24 | 气象卫星资料接收站建设指南 | 2016年 |
25 | 辐射校正场建设指南 | 2016年 |
26 | 气象卫星遥感产品检验场建设指南 | 2016年 |
27 |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卫星地面站 | 2017年 |
28 | 风廓线雷达站建设指南 | 2016年 |
29 | GNSS/MET站建设指南 | 2016年 |
30 | 风云卫星地面系统工程转业务流程规范 | 2016年 |
31 | 新一代天气雷达数据处理与应用系统 | 2016年 |
32 | 地基遥感垂直观测数据数据处理与应用系统 | 2016年 |
33 | 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业务平台建设规范 | 2017年 |
34 | 气象观测站命名规则观测规范 | 2016年 |
35 |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系列国标) | 2016年 |
36 | 低频雷电探测规范(修订) | 2016年 |
37 | 自动气候站观测规范(修订) | 2016年 |
38 | 自动气象站通用技术要求 | 2016年 |
39 | 登陆台风近地层(移动)观测 | 2016年 |
40 | 测风塔风能观测规范 | 2016年 |
41 | 陆地和海-气通量观测业务规范 | 2016年 |
42 | 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 | 2016年 |
43 | 太阳辐射标准器室外比对方法 | 2016年 |
44 | 紫外辐射表校准方法 | 2016年 |
45 | 光合有效辐射表校准方法 | 2016年 |
46 | 基准辐射观测业务规范 | 2017年 |
47 |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规范(修订) | 2016年 |
48 | 风廓线雷达观测规范 | 2016年 |
49 | 常规高空气象观测规范(修订) | 2016年 |
50 | 水电解制氢设备操作规范 | 2016年 |
51 | 导航卫星气象观测规范 | 2016年 |
52 | L波段测风雷达-电子探空仪观测规范 | 2016年 |
53 | 地基遥感垂直观测规范 | 2017年 |
54 | 电离层闪烁观测规范 | 2016年 |
55 | 太阳质子事件警报与现报规范 | 2016年 |
56 | 空间天气警报服务规范 | 2016年 |
57 | 高能粒子效应术语 | 2016年 |
58 | 太阳射电观测规范 | 2016年 |
59 | 太阳色球单色像观测规范 | 2017年 |
60 | 风云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工程建设和业务运行规范 | 2017年 |
61 | 土壤湿度观测方法 | 2016年 |
62 | 降水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铵的离子色谱测定法 | 2016年 |
63 | 降水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甲酸和乙酸的离子色谱测定法 | 2016年 |
64 | 气相色谱法本底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在线观测方法 | 2016年 |
65 | 气相色谱法本底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在线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 2016年 |
66 | 太阳能资源测量方法—散射辐射 | 2016年 |
67 | 太阳能资源测量方法—直接辐射 | 2016年 |
68 | 光合有效辐射测量方法 | 2016年 |
69 | 太阳紫外辐射测量方法 | 2016年 |
70 | 野外自动气象站温度防辐射要求 | 2016年 |
71 | 生态系统草地退化地面遥感监测规范 | 2016年 |
72 |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测量大气二氧化碳 | 2016年 |
73 |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测量大气甲烷 | 2016年 |
74 | 林业气象规范:森林地被可燃物含水量观测 | 2016年 |
75 | 气溶胶观测术语 | 2016年 |
76 |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马铃薯 | 2016年 |
77 | 直径47mm大气气溶胶采样膜称量技术规范 | 2016年 |
78 | 农田土壤观测规范-自动观测 | 2016年 |
79 | 番茄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 2016年 |
80 | 柑橘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 2016年 |
81 | 枸杞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 2016年 |
82 | 甘蔗长势卫星遥感评估技术规范 | 2016年 |
83 | 冬小麦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 2016年 |
84 |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玉米 | 2016年 |
85 |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烟草 | 2016年 |
86 | 大气成分观测业务运行规定 | 2017年 |
87 |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编码格式 | 2016年 |
88 | 地面观测数据字典 | 2016年 |
89 | 气象数据传输规范(系列规范) | 2016年 |
90 | 地面台站元数据 XML编码格式(系列标准) | 2017年 |
91 | 国内地面观测数据格式 BUFR编码(系列标准) | 2017年 |
92 | 地基GNSS/MET产品数据格式 | 2016年 |
93 | 高空气象观测数据BUFR格式规范 | 2017年 |
94 | 空间天气地基观测数据格式及传输规范 | 2016年 |
95 | 电离层闪烁指数数据格式规范 | 2017年 |
96 | 气象卫星数据分类编码规范 | 2017年 |
97 | 气象卫星网络数据交换XML格式规范 | 2017年 |
98 |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北斗卫星系统传输规范 | 2015年 |
99 | 气象卫星数据传输规范 | 2016年 |
100 | 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业务运行质量等级 | 2017年 |
101 | 气象卫星数据质量等级 | 2016年 |
102 | 卫星遥感南海夏季风监测技术导则 | 2017年 |
103 | 区域自动气象观测质量控制 | 2016年 |
104 | 海洋气象浮标和船载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 2016年 |
105 |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评估方法 | 2016年 |
106 | 气象卫星数据质量检验评估规范 | 2017年 |
107 | 反应性气体观测数据质量控制 | 2015年 |
108 | 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方法被她射线法 | 2017年 |
109 | 通量评估方法 | 2017年 |
110 | 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拼图方法 | 2017年 |
111 | 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矢量风场估算方法 | 2017年 |
112 | 气相色谱法本底大气一氧化碳浓度在线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 2017年 |
113 | 酸雨评价方法 | 2017年 |
114 | 大气气溶胶散射系数的标准监测方法 | 2017年 |
115 | 气溶胶质量浓度监测方法―锥管振荡微天平法 | 2017年 |
116 | 大气一氧化碳标准监测方法:红外气体滤光相关法 | 2017年 |
117 | 作物高温热害综合遥感监测指标体系 | 2017年 |
118 | 气象气球低温性能测试方法-空气介质法 | 2017年 |
119 | 霾的观测判识与分级 | 2017年 |
120 | FY-2气象卫星图像质量等级 | 2016年 |
121 | 地面气象数据加工处理过程配置信息规范 | 2016年 |
122 | 火情卫星遥感监测方法 | 2017年 |
123 | 极轨气象卫星扫描辐射计数据预处理技术要求 | 2017年 |
124 | 地球同步轨道能量大于2MeV电子强度分级 | 2017年 |
125 | 气象卫星数据共享服务评估规范 | 2017年 |
126 | 空间天气预报检验标准 | 2017年 |
127 | 气象卫星火情监测 第1部分:总则 | 2017年 |
128 | 极轨气象卫星及其地面应用系统运行故障等级 | 2017年 |
129 | 周地磁活动整体水平分级 | 2017年 |
130 |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产品术语 | 2017年 |
131 |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产品色标等级 | 2017年 |
132 | 地基遥感垂直观测产品术语 | 2017年 |
133 | 前散式能见度仪计量校准规范(行业计量规范) | 2016年 |
134 | 辐射校正场仪器装备保障规范 | 2016年 |
135 | 太阳能资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检定规程 | 2016年 |
136 | 杯式测风仪测试方法 | 2016年 |
137 | 超声波测风仪测试方法 | 2016年 |
138 | 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测试方法 | 2016年 |
139 | 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现场校准规范 | 2017年 |
140 | 植被覆盖度生态安全监测与预警方法 | 2017年 |
141 | 农田土壤墒情监测预报评估 | 2017年 |
142 | 大气二氧化硫标准监测方法:紫外荧光法 | 2017年 |
143 | 光学衰减法大气颗粒物吸收光度仪维护与校准周期 | 2017年 |
144 | CE318太阳光度计观测规程 | 2017年 |
145 | Brewer臭氧光谱仪标校技术流程 | 2017年 |
146 | 自动气象站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 2017年 |
147 | 计量标准重复性考核规范 | 2016年 |
148 | 气象移动计量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省级和地市级) | 2016年 |
149 | 气象风洞技术要求 | 2016年 |
150 | 国家级太阳辐射校准实验室建设 | 2016年 |
151 | 自动土壤水分仪计量校准规范(行业计量规范) | 2017年 |
152 | 气象电学计量实验室建设标准 | 2017年 |
153 | 土壤水份观测仪器计量实验室建设标准 | 2017年 |
154 | 二级气象计量标准装置期间核查方法 | 2017年 |
155 | 气象计量标准装置期间核查方法 | 2017年 |
156 | 温度计量实验室技术要求 | 2017年 |
157 | 湿度计量实验室技术要求 | 2017年 |
158 | 气压计量实验室技术要求 | 2017年 |
159 |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技术规范 | 2016年 |
160 | 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硬件维修维护规范 | 2016年 |
161 | 气象观测装备编码 | 2015年 |
162 | 国家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布局方案 | 2015年 |
163 | 气象观测装备使用寿命管理办法 | 2015年 |
164 | 大型装备关键环节质量检查办法 | 2015年 |
165 | 气象应急物资储备、供应和调拨管理办法 | 2016年 |
166 |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信息发布办法 | 2017年 |
167 | 装备保障综合业务平台设计规范 | 2016年 |
168 | 气象观测装备维修业务社会化质量评价指标 | 2017年 |
169 | 气象观测装备维修业务社会化监督考核管理办法 | 2017年 |
170 | 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业务运行质量考核办法 | 2017年 |
171 | 空间天气地基观测业务运行质量考核办法 | 2017年 |
172 | 气象观测上岗培训标准规范 | 201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