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名称:政策解读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19年03月14日 2019年03月14日 文号:
效用状态:有效

新时期气象为农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

核心阅读: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是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生动实践的结晶,是新时期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保障乡村振兴、做好新时代气象为农服务的行动指南。建设这一体系,需以气象现代化建设为抓手,重点提升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和贫困地区综合气象服务“四大能力”。

  中国气象报记者 贾静淅

  近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明确要求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这一要求,自2018年全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到中国气象局党组在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作出详细部署,再到被纳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成为新时期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的行动指南。

  那么,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因何而来、有何内涵、从何发力?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因何而来?

  形势VS现状——为农服务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岁末年初,喜报传来:2018年,全国农村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91.4分,创历年新高。

  在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多年来气象为农服务的生动实践。自2005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5年对气象为农服务作出部署。其中,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正是如今已在“三农”领域稳扎稳打建设的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

  2016个县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已建立,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惠及43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6项农业保险天气指数为农民兜底,气象农业部门联合成立10个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近年来,在“两个体系”带动下,气象为农服务不断迸发新活力,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然而,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当下,气象为农服务亦面临新挑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信息化快速发展——一系列新要求、新变化,正在深刻改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与需求。

  例如,随着农业生产功能和先进要素向“三园三区”靠拢,面对高度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的生产特点,气象为农服务业务布局和方式如何与之适应?“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有赖于大数据深度挖掘应用,农业气象大数据怎样融入其中?

  “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必须承认,当前仍存在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廖军表示。

  作为气象服务的传统优势领域,气象为农服务有基础、有能力不断适应新变化。面对农业农村发展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多层次需求,气象为农服务更加需要突破“两个体系”的原有内涵,从以服务农业生产和农村防灾减灾为主,延展至服务农村生态、脱贫攻坚等诸多领域,实现向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

  有何内涵?

  趋利+避害——全方位释放气象“红利”

  春节前,在重庆市酉阳县气象局与供销社的联合认证下,官楠村的优质稻米有了气候“身份证”,“身价”也随之提升。现在,只要扫一扫稻米包装袋上的气候品质评价二维码,稻米的生育期气候状况、气候品质等级等信息,便可一目了然。

  不断释放农业生产中的气象“红利”,从以避害为主向趋利避害并举转变——这是近年来各地气象部门的探索,也是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的重要特征。

  “既应该针对农村气象灾害频发、气象公共服务设施薄弱的痛点,继续强化‘避害’作用;也需要通过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等工作,挖掘气象‘趋利增效’功能。”中央气象台农业气象中心首席专家毛留喜认为。

  不仅如此,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还具备鲜明的现代化特征。全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会议曾指出,这一体系以智慧气象为标志,是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的再实践、再发展,是中国特色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和气象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其中的一条主线,是发展智慧气象为农服务。”廖军指出,应以气象现代化建设为抓手发展智慧气象服务,让多样性、个性化、精准化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和农业气象服务信息更便捷地直达农户手中,实现随时随地交互参与和自我服务。

  根据计划,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将在2022年初步建成。届时,与“三区三园”发展相适应的农业气象观测试验站网、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四大平台、分品种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将基本建成,直通式服务覆盖80%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六个一”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5%以上;乡村生态宜居、宜业、宜游气象(气候)指标基本建立,乡村生态气象服务品牌基本形成。

  从何发力?

  智慧+融合,提升“四大能力”为核心任务

  以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为目标,中国气象局党组在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未来几年的核心任务——提升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和贫困地区综合气象服务“四大能力”。

  这其中,“智慧”的发展方向和“融合”的发展路径缺一不可。

  在安徽省气象局副局长汪克付看来,气象数据和技术与农业大数据、“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关乎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的“智慧”程度。“以‘互联网+众包’理念,充分应用智慧气象发展成果,可带动气象为农服务实现个性定制、精准供给、互动共创、全程追溯。”这一理念正在安徽化为实践。

  当地气象部门推出的“惠农气象”APP,不仅可推送基于位置的精细化天气预报,还能为大户提供农场信息和作物生长动态数据发布,把服务产品的加工和传递全部搬到线上,支持移动会商,为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气象服务提供支撑,为农业生产精准“把脉问诊”。这一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平台,已吸引3000余名专家入驻,拥有用户超过10万人。

  根据中国气象局部署,气象为农服务“四大能力”的提升,各有其抓手——

  在提升智慧农业气象服务能力方面,气象部门将建设智慧农业气象大数据、业务、服务和众创等四大核心平台,发展农业气象大数据挖掘应用等五项技术。

  聚焦强化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气象部门将重点开展三项“全覆盖”行动:乡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全覆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全覆盖、气象灾害风险防控全覆盖。同时,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六个一”标准化建设将覆盖更多县市。

  同时,气象部门还将以乡村生态气象服务品牌行动和人工影响天气“耕云”行动计划为抓手,提高农村生态气象服务保障能力;以补足贫困地区综合气象服务短板、实现农村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为抓手,提升气象助力精准脱贫能力。

  “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廖军表示,在提升“四大能力”过程中,应把农业气象领域的观测、预报、服务,以及人才、技术创新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协同推进、久久为功。

相关链接:http://js.cma.gov.cn/zfxxgk/zwgk/zcwj/gfxwj/202010/t20201013_2262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