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局网站 > 南通市 > 新闻资讯 > 图片新闻

如东:“互联网+气象服务”,助力农业生产

发布日期:2020-10-14 14:47    

“以前种田只知道看天吃饭,现在种田更多的是依靠科技手段实现丰产丰收。就拿我种植的‘喜丰一号’水稻来说,在今年梅雨期偏长的不利影响下,平均亩产量预测将超过1350斤,比去年足足提高了150斤,多亏了气象、农业专家的帮助。”13日下午,如东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志愿服务分队来到如东喜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时,负责人王勇正在田间查看水稻长势,抑制不住的喜悦。

而这一改变,还得从两年前说起。如东是农业大县,如何更好地在农业发展中提供精准、高效服务,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是有关部门一直致力于探索研究的课题。而对于农作物来说,温度、光照、水分等气象因素对其生长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科学防御农业气象灾害、服务农业生产,需要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2018年,如东气象专家联合农业专家成立专家联盟小组,共同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新模式。

同一年,在气象部门的指导下,依托“互联网+”的设施农业智慧气象服务试验点在如东喜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启用。室内、室外各一座农业气象微型观测站,对温、湿、压、风、雨等气象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从此这里生长的农作物有了智慧气象的指导。王勇说,室内观测站主要为育秧提供服务,室外观测站则贯穿于水稻等农作物生长的全过程,通过智能无线传感器,相关数据可实时传输到自己的手机中。

“光照155220Lux,温度25.9℃,土壤水分20.8%……”在农业气象微型观测站的显示屏上,实时滚动着当前的一些气象监测数据,而这些数据对于水稻的生长确实起了大作用。“通过风向的监测,可以在无人机喷洒农药时确定起飞方向;降水量的观测以及土壤湿度数据,对于后期农田管护起到关键作用;育秧时期大棚温度发生改变时,将第一时间预警并立即做出处理……”王勇的公司实施“订单式”农业发展,辐射周边农户600多户,每天相关数据信息将通过小程序实时告知给这些农户,帮助大家专业、精准做好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王勇说,正是因为科学掌握了水稻生长适宜的温度、湿度、墒情等,他的水稻亩产量确实逐年增加。在喜丰农业试点成功后,下一步如东气象将在全县范围内积极推广农气微型观测站模式,通过气象监测、调控,助力农业发展。

在如东气象局监控大屏上,各地水稻长势清晰可见。去年10月1日,农作物监控系统正式投入使用,8个200万像素360度高清探头分布在全县的各个试验田边的铁塔上,通过远程监控实时掌握田间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长势情况。若是遇到灾害性突发天气,也能第一时间了解给农作物带来的不利影响,为气象部门及时跟进农业气象服务方案、制作农气服务专报提供有效依据。

“气候条件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种子、肥料的选择。比如有的品种抗高温但不耐旱,有的品种不抗高温但耐涝,需要根据当年或下一阶段气候的预测来进行参考。”如东气象台台长冯芝祥解释说,眼下已进入秋收时节,秋种也即将开始。按照以往惯例,他们会在秋种开始前,对下一阶段的气候情况进行预测,为农业部门提供服务材料,为作物品种选择提供参考意见。

目前,如东530名种植大户已全部纳入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重点服务对象,每天下午手机上定时收到天气预报,遇到灾害性天气会提前收到预警信息和防御建议,有效指导农户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此外,各镇区还配备了1名气象协理员,由农技负责人兼职担任,各村配备1名气象信息员,每周定期发送未来一周天气预报及指导建议,确保气象信息服务在间田间地头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