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强基固本 筑牢防灾减灾人民防线

发布日期:2020-05-12 07:05    

5月12日,我们迎来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具体表现为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今年以来,四川木里、西藏林芝等多地林火频发,京广线列车撞上滑塌体导致脱轨……每一次灾害都密切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切下,在饱含仁爱之心的守望相助中,我们渡过了一次次难关,积累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宝贵经验。人民是推动防灾减灾的根本力量,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确定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再次突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彰显了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工作机制优势。

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超过70%,气象防灾减灾始终是气象工作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是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气象部门以有力行动守护“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承诺:当前,全国1027个县全面实施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强基行动”,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强大堡垒;气象预报预警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延伸到全国两千余个县;联合应急管理部每年评定千余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以点带片、以片带面,有力引导和全面推进了社区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覆盖广大村屯的76.7万名气象信息员构成了深入最基层的防灾力量……一系列持续举措,一组组扎实数据,映照着气象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的重要指示精神,需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新内涵和新要求,需要认真分析科学应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新形势和新挑战。随着全球气候风险持续上升,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受到的影响正在加剧,加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应对气象灾害的挑战愈发迫切,基层气象灾害应急能力亟待继续加强。

提升基层气象灾害应急能力,要树牢“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新理念。气象工作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的“前哨站”和“第一道防线”,各类自然灾害的防、抗、救都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在防灾减灾救灾中,必须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在灾害来临前对风险预先做出准确判断,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提升基层气象灾害应急能力,要强化专业应急队伍力量。要以加强“多员合一”的基层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为抓手,建立资源统筹的气象防灾减灾群策群防体系,强化关键力量建设,增强队伍战斗力,照亮气象预警信息传播路上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要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气象防灾减灾的活力,既倡导引领规范,也鼓励百花齐放,推动政府与社会力量、市场机制等各领域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提升基层气象灾害应急能力,要注重创新发展。站在时代潮头,要把现代科技作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引擎”,抓紧补短板、强弱项,着力解决数值天气预报、气候系统模式等关键问题,提高基层气象灾害应急保障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依托新媒体技术力量,扩大预警发布覆盖面,提高信息传播有效性,建设好预警信息发布的“高速公路”。

提升基层气象灾害应急能力,要走群众路线。人民是社会治理的主力军,防灾减灾离不开他们的参与。要充分调动公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全民气象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和灾害中的自救互救技能,让基层气象灾害应急力量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气象防灾减灾新格局,切实提高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加快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与发展,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唯有强基层、强基础,方能行得稳走得远。

(来源:《中国气象报》2020年5月12日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