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9气象日 > 主题活动

南通:探秘气象博物馆

发布日期:2019-03-25 19:17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每年的这一天,中国南通气象博物馆都全天候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在第59个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南通市气象局、市气象学会还在全市范围内举办绘画比赛、摄影家采风活动,各县(市、区)气象台也陆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走进气象博物馆了解“太阳、地球和天气”

23日,中国南通气象博物馆吸引了来自全市范围内的中小学生、家长以及众多中老年朋友、摄影爱好者前来参观。  “在近代,南通有座著名的气象台,那就是军山气象台,它位于军山之巅普陀院后……”在近代气象馆内,大家跟随者讲解员的脚步,来到了“军山气象台”展块前,借助幻影成像和声光电技术,观看了当年军山气象台运作的过程。“今天我了解了很多气象知识和历史,感觉特别好玩,也很有收获。”江海小记者陆依樊笑着说。

还未走进二楼的球幕厅,就听到里面传来的阵阵惊叹声。原来,穿越过闪电回廊置身其中,就能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太空之旅”。抽象的天文地理知识,透过圆圆的球幕立体呈现,美轮美奂。       

今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围绕“太阳、地球和天气”的主题拉开。为鼓励儿童和青少年将心目中的太阳、地球和天气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市气象学会牵头举办了“2019年世界气象日主题绘画作品比赛”,目前已收到全市许多孩子的作品。本周,市气象学会将邀请专家对收到的作品进行打分,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此外,市气象学会还邀请了摄影家协会成员前往各县(市、区)气象台进行采风,用镜头展现我市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深入县(市、区)参与气象情境体验

三、二、一,发射!当天上午10点45分,位于如东掘港镇五总村的如东国家气象观测站内,工作人员正在为市民模拟展示“人工增雨”的过程。伴随着发射倒计时的临近,如东县气象局工作人员顾人杰与一名现场小观众一齐按下了发射键。在火箭架的后方,市民和学生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火箭和操作人员,随着火箭的成功发射,大家惊叹不已。

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天气变化探测和预报的准确程度越来越高。适时“变天”为民所用,也是气象部门的职责之一,专业术语即人工影响天气。当天进行的是模拟人工增雨作业,这也是如东地区人工影响天气的主要手段。“今天我们举办这样一个科普活动,是希望社会各界能够进一步关心气象、了解气象,提升社会各界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和水平。”如东县气象局局长盛海峰表示。

而就在两天前,正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借助世界气象日的契机,如皋市气象局的科普志愿者走进搬经镇夏堡小学四(1)班,给孩子们讲解最美二十四节气。

“太阳这颗发光发热的恒星一直是地球上天气、气候和生命的驱动力。而我们的先民也从日升日落中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的规律……”讲台上娓娓道来的讲解,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一堂生动有趣的气象科普课博得了孩子们的好评点赞。课堂之外,志愿者还带领孩子们实地参观了气象应急设备,现场讲解各类气象仪器的用途、气象参数的由来。大家纷纷表示,“今天的气象体验课太有意思了,希望以后能够听到更多这样的情境课程。”
   

气象科普,感受南通气象百年历程

100年前,张謇先生用心筹建军山气象台,促进近代气象工作的发展,1924年9月中国气象学会在青岛成立,他被选为终身名誉会长;追寻着先贤的脚步,100年后再看家乡南通,现代化事业发展更可谓亮点多多,诸如,2015年我国首个具有江海特色的气象博物馆在通建成,至此,南通博物馆群新添了“气象”成员。

近年来,南通市气象学会在学术交流、科普宣传、博物馆接待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多次组织省、市摄影家协会成员前往县市区采风,用镜头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在气象现代化建设方面的成果。同时也相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气象科普活动,大力推进气象科普进校园,定期组织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解气象知识;精心挑选、整理了100多张珍贵的老照片,制作成电子相册,记录下南通气象百年的历程。此外,市气象学会还积极做好中国南通气象博物馆的服务接待和安全保障工作,去年,对馆内6个项目进行成升级改造,进一步优化气象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增加馆藏内容,更好地发挥教育基地的科普功能。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接待社会各界人士和青少年学生参观来访四万余人。

南通世界气象日活动.jpg